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不花钱的教育才是王道! — —隐性教育

一个家长的班级群发了这样的一个视频:老师问学生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妈妈几岁,第二个问题是你爸爸喜欢干什么。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妈妈的年龄是十岁、八岁、四岁、二十三岁......关于爸爸喜欢什么的回答清一色就是:睡觉、打游戏、干活挣钱......毫不意外,对于妈妈的年龄有着迷之思考,但是对于爸爸的爱好就是却是一语中的。爸爸们这时候可能需要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什么是隐性教育

我们是什么样的父母,孩子永远是最有发言权的。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最深远的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影响,我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雕琢着孩子的生命。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父母对孩子影响的方式,用现在的专有名词来说,叫做:隐性教育。

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P·W Jackson)在其专著《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一书中关于学校“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提出‘隐性教育’这个概念。1970年美国学者N·V奥渥勒提出的“隐蔽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的研究,也是在诠释这个概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了对隐性教育的探讨和研究。什么是隐性教育?所谓隐性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一种无意识教育方式。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隐性教育突出强调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信息。因此,它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接受的自主性等特点。

隐藏在生活中的隐性教育

从这个角度来讲,陪着孩子蹲在路边看两窝蚂蚁打架并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是隐性教育; 带着孩子一起坐电梯,让别人先进出并帮忙按电梯是隐性教育;和伴侣意见不和时,仍然克制情绪,选择积极的暂停,这是隐性教育;当有人冒犯我们,我们选择淡然处之,不被怒气掌控,这是隐性教育。户外野餐,把垃圾收好直到找到垃圾桶扔掉,更是隐性教育……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访谈节目《面对面》里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应该努力去把自己变得更好,在他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有爱也有尊敬,可以从你身上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的父亲是个木工,是个专家。有时候帮别人架大梁,人家都请他喝酒,一喝高兴了就不收钱。 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和我父亲打架,但我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而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次下暴雨,我们一家四口人把邻居家晒着的玉米、稻谷全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时候才发现那些稻谷全淋湿了。 我的父母不识字,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中写道: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父母如何做好隐性教育

想要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好影响,作为父母应该谨慎约束自己的行为。

父母尽可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最好的状态

记得之前看过的一个小视频:秦皇岛的一位老师拿着课本步履沉重地走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当他要进教室上课之前,他努力调整自己的表情,微笑着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 这位老师在进教室之前调整表情和心情,因为不想带给孩子们负能量。 同样,父母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进门前也当先调整自己。 虽然有些文章里也写道: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但我的看法是:多向孩子展现我们正面的一面。 我们的负面和阴暗面还是需要好好消化和调整。成人之所以是成人,就在于比孩子成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孩子需要学习的是我们面对困难虽然会退缩但仍咬牙坚持去解决问题的毅力和韧性;是我们克服肉体的惰性所活出来的一种积极奋进的状态;我们明明可以发火却克制自己以爱来回应的智慧。

2、父母要学有所长,拥有自己正面的个人标签

郑州一位别人家的爸爸张帅用废纸板给女儿做了上百件玩具。而一位妈妈被孩子评价为:无用的中年妇女。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多数时候,孩子无法去父母的工作场所观摩父母的表现,而随着孩子长大进入幼儿园,孩子和父母一起相处的时间也随之减少了。所以抓住亲子之间那有限的时间:不是躺沙发上刷手机,也不是敷着面膜看剧。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说:他看到自己父亲每天都早晨四五点起床读书、写作,备受感动,于是就跟着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每晚九点睡,第二天凌晨四点半起床准时写作2小时,挥笔写够6000字,收拾收拾去上班。孩子对父母的看法虽有片面,但父母长期展现出来的精神气儿孩子都看在眼里。

聪明的父母从不停止长进的步伐,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鸡娃的同时更要鸡自己,这才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在回忆女儿的学霸之路时,郑渊洁在书中写道:“说到家庭教育,我将女儿培养成学霸的最大秘诀是,作为父亲,在女儿上中小学的十二年间,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希望所有的父母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然后培养更好的下一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