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教育部下发的通知, 让中小学生腰杆子挺起来了, 家长表示早该如此

“教不严,师之惰。”

老师严格要求和管教学生,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遇到尽职尽责的老师,也是学生人生之大幸。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教师队伍出现了不少“害群之马”,动辄体罚、责骂学生,严重德不配位,让家长和学生深恶痛绝。

教师群体之所以出现诸多不良现象,到底为何?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行业逐渐成为热门行业。不少大学生看上了教师工作的稳定性,纷纷选择考“教师证”,希望自己具有在教师行业谋职生存的资格。

一些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也可以考“教师证”。但是,这类大学生没有经过专业培养,并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甚至缺乏应有的师德,教师素质低下,教学质量堪忧,难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同时,在教育“内卷”的大形势下,各类教育机构办得风生水起。但是,并非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具有办学资质。

一些教育机构不具备办学资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参差不齐,甚至会聘用刚毕业的非师范专业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一边考“教师证”,一边担起了教学任务,教学水平根本跟不上,师德也无法保证,直接影响的就是孩子。

正是教师行业入职门槛的降低,招揽了大批专业素养、个人素质等方面与教师岗位并不匹配的人才,导致教育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良现象,教育不当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为此,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的通知,加强对教师行业的整顿和管理,还教育一片蓝天净土。

中小学生迎来新的利好消息,家长和学生全都拍手称快

在编教师不得有偿补课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后“补课”现象比较常见,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教育机构上“补习班”。

主要原因就在于,公立学校的在编教师严禁有偿补课。一旦相关部门发现在编教师有私下有偿补课的行为,将会受到严惩,还有可能丢掉教师工作。

一些没有师德的老师,虽然担着教师之名,在学校却不认真教课,反而暗示学生报老师名下的补习班。

家长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无奈只有给孩子报名,让孩子上补习班,内心却失去了对老师应有的敬畏之心

教育部禁止在编教师有偿补课,让老师失去了“敛财”的机会,家长和学生也没压力了,自然高兴不已。

不得有体罚学生的行为

中小学生中不乏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可能会扰乱课堂纪律、欺负同学等,老师批评教育无效,就会选择适当的惩罚,比如罚站、罚跑、罚蹲等。

如今中小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很有可能出现过激行为,造成不良的后果。

尤其是遇到素质不高的老师,可能会在言行上伤害到孩子,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遇到胆小的孩子,即使在学校受到老师的“体罚”,回家也不敢告诉家长,内心却压力重重,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教育部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让家长无后顾这忧,不用再担心孩子在学校会“受伤”了。

不得辱骂或者嘲讽学生

一些学生确实比较调皮,成绩也不好,让老师十分头疼。

老师可能会对学生开启“冷嘲热讽”模式,各种难听的语言纷沓而至,极尽羞辱孩子,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者还会出现抑郁情绪,严重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教育部禁止老师辱骂、嘲讽学生,可以从源头上约束老师,让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不得“连坐”惩罚学生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但是,一个学生犯了错,老师却采取“连坐制”,惩罚全班的学生,明显并不理智,也是不当的教育行为。

教育部禁止老师“连坐”惩罚学生,对老师是一种约束,对孩子也是一种保护。

老师既然担负起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师德就要配得起“教师”这个称呼,而不是以“教师”之名,行伤害学生之实。

教育部下发的通知,让中小学生腰杆子挺起来了,家长表示早该如此。

希望老师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遵守师德师风规范,使自己成为备受家长和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