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双减"正式落地, 将对教育领域造成什么影响?

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双减”新规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对此,新东方、学大教育等相关上市公司密集回应。多家反应将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周六早晨,这几家公司还在做最后的挣扎,称没有收到政府文件。当晚,靴子正式落地,“双减”红头文件正式发布。然后,按照近一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面对监管大锤时的惯常姿态,公司们都谦逊地表示顺从,并要做出整改。而市场永远是最诚实的,用狂砸股价做出了反应。

而这次国家政策的颁布对国内教育市场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这次整治目标是“学科类”培训,也就是和语数外等学校科目配套的校外培训。所以机构目前的一种出路(事实上它们已经在积极部署),就是把学科类培训转化为与语数外无关的、起码在名称上看上去无关的培训项目,比如变成艺术欣赏啊、体能训练啊、创新力或者专注力的培养啊等等。至于在这些课程里是否或如何注入语数外物化,那就各家各显神通了。

第二点是,这次整治的是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的校外培训。所以机构还剩一个时间点可挖掘:工作日,也就是周一到周五放学之后,这将成为各家抢夺的黄金时段。而“双减”文件严格限制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比如小区电梯里都不让贴广告了,所以如何触达潜在学生家庭,非常考验机构的智慧。朋友圈里,不少父母已经开始收到气息神秘的短信,介绍“优质教师”,虽然语焉不详,但家长们一看即知。

还是之前的观点: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打了鸡血般的教培行业,大致已经game over了,资本大概率会退场,校外培训将退回到小作坊式的、家庭私塾式的模式。但焦虑感不会退却、鸡娃还会继续,不同财富、阶层水平的家庭会还是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继续倾尽所能。因为富人能投入更多,所以金字塔尖的阶层会更加稳固。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意见一直都有,只是这次多了很多切实能落地的实质性措施。而看起来是“减负”主题的文件,打击最大的其实是校外机构、在线教育等产业。这一行业近年来可谓“野蛮生长”,广告铺天盖地,成为贩卖焦虑的始作俑者;价格高昂也成为通过教育,高高竖起阶级壁垒的手段,以及人们育儿压力的重要来源。此前人们呼吁整顿的声音就层出不穷,在当下鼓励生育的大背景下,一纸禁令也是意料之中。

其实义务教育减负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为何校外补习锦标赛仍旧如火如荼呢?一个关键的原因便是师生的考核指标都是高考指挥棒,特别是对于普通学校的普通同学,面对相对普通的校内教育资源,只能寻求外来的辅导,才能在考试的竞争中胜出。

这次“重大不利影响”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严格,可谓由表及里:必须登记为“非营利”的定性就让机构在收费时寸步难行,“不得上市融资”更是几乎断了一条重要财路。此外的配套措施还包括不得打广告等,切断传播途径。但另一方面,这么严格的措施落到实处需要多久,执行起来力度又如何?毕竟一个产业涉及的利益链非常复杂。而且打击了机构,真的就能让教育“回归学校”吗?还是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人能想出新的花样?“组合拳”也要实时更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