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特级教师告诉家长们:6-12岁狠抓3个习惯,孩子将来上重点初、高中不用愁,效果出奇的好。
一:1-6年级夯实基础
小学阶段是为将来上高年级打基础,这一阶段,就需要孩子养成一个主动学习的习惯。如果孩子把“主动学习”做到像喝水吃饭一样寻常,那么他将来不管学习多难、多复杂的知识,都会化繁为简、轻松易懂。可以说,有这么好习惯的孩子,基本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也更省心、省力。
想要孩子做到主动学习,就需要从小立规矩。比如先做完作业才能玩,自己的书包、笔记自己整理。每天选一个固定的时间预习、复习课本知识。1-6年级,先把课堂内的基础打牢了,才有实力去拼高年级的复杂知识点。
二: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
如果孩子从小对时间没概念,那么他可能会看电视看到作业做不完、赖床赖到迟到。不管做什么都拖拖拉拉,最后着急忙慌赶着做任务。小学任务不重还看不出来,等到了上初、高中,节奏越来越快,孩子就会感觉越来越吃力,跟不上进度。
在孩子还小时,我们可以教他如何制定每日计划表。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列出来,然后安排相应的时间完成。每做完一项,就在后面画个✓。看着自己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计划,他会特别有成就感,并且形成强大的时间管理观念。
三:培养坚持阅读的习惯
海淀特级教师说:“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孩子一生。”想要培养孩子长远的眼界、宽阔的格局,就需要他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孩子阅读得多了,掌握的字词自然就多,素材也丰富。这能为孩子记忆生词、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文增加知识储备。我身边好多学习好的孩子,平时都会大量阅读,并且养成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在5-6岁会进入识字敏感期,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接触文字。”而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后,就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力跟不上,不仅语文吃力,有些稍微难的数学题审题都费劲,甚至中高阶段其他学科都会受影响。到时候想再追,却追不上了。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说:“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高考语文考的不仅是书本里知识点,更是平时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答题语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容易审题慢、理解难,最后完不成。很多能上名校的孩子分享经验时,都是说自己空闲时间会读很多书,涉猎广泛,答题时快、准、好,成绩优异。
所以,6-12岁,正是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家长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100万+爆文创作者。研究孩子心理发展,解决育儿路上的百种难题,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