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而这么多年,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减负。结果是不仅没有减负,担子却越来越重。
因为什么?因为有升学考试,因为学校有好差之分,因为有名师和普教之别。
经常看到这种口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是改变命运的第一站等等。可事实上:起跑线根本就不同,一万个人有一万个起跑线。
这个世上,从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一生下来,有些人是含着金钥匙,有些人是裹着粗布衣。父母遗传、时间地点、环境居所、人脉关系等等因素,就注定今后的生活和发展。既然早已注定,那能怎么办?只能拼尽所有,绞尽脑汁去改变。
因此,减负根源不在这里。下发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①竞争过于残酷,就业形势严峻。
曾经,大学生是一个骄傲的称谓。如今,大学生遍地开花。不是一流大学,想找一份理想工作太难了。家长只能拼尽全力,以求给孩子上一个名校。
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优质教育与金钱挂钩。
想上名牌大学,首先得进入一所名牌小、初,高。应运而生的学区房、户口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即便这样,也未必能考上名牌大学。这种情况下,补课成为家长们的无奈之举。有钱人可以一对一请家教,没钱的只能集体上补习班。
③升学压力,企业需求所致。
每年中考的学生数以万计,平均下来,能上高中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更别提高考了。企业招聘,都是先录取名校生或本科生。巨大的竞争力,迫使家长不得不早做打算,以期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工作。
④相关措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下发了不准中小学公布学生成绩、将成绩进行排名之措施。然而,措施出来,却未见喝彩之声,而是一片质疑。这样一个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措施,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待遇?原因不言而喻,因为中、高考最终还是要用分数说话,填报志愿也是靠成绩排名录取。
⑤娇生惯养,教之不严。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四个家庭养一个孩子。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疫情期间,关于写作业衍生了一句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有的家长气哭了,有的家长气病了。让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不亚于鬼门关走一遭。将孩子交给教育机构,对家长来说就是减负。
综上所述,板子打在教育机构身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恐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当然,有些机构以培训为名,大发“学生财”,也该规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