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孩子们的负担将会越来越轻,但家长们难免会产生不少担心。
孩子不上辅导班,作业也比以前少了,那么孩子的成绩会不会变差,会不会影响将来的升学考试?
家长有这样的担心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很多成绩最优秀的孩子并不是被填鸭式教育和辅导出来的,而是通过自主学习、积极钻研,成绩才会逐步提升。
儿子考上清华,妈妈的发言很淡定
陕西宝鸡有位高考生,在2021年的高考中,一举斩获700分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看到这样的分数,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平时一定没少接受辅导,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不停地学习。
然而,孩子的妈妈王女士却告诉了我们完全不同的答案:“他自己知道学,所以我们没怎么管,他回家就是睡觉时间长。”一句话让广大家长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在高考前,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成绩的担心,都会坐立不安、十分焦虑。可王女士虽然也有一些担心,却和家长们不在一个级别。
她是这么说的:“就算发挥失常,孩子也能考个好一点的大学。”
这句话至少透露出了两点信息:第一,孩子是绝对的学霸,实力非常强劲,哪怕偶有发挥不佳,总分都不会太差;
第二,妈妈对孩子的情况非常了解,也给予了孩子绝对的信任,而且妈妈的性格非常乐观,不会对孩子施加额外的压力。
这位妈妈是一名库管员,高考单位特别放了三天假,她本来可以回家陪考,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这是因为她觉得孩子平时成绩优异,对自己也特别有信心,妈妈便决定让孩子自己去考试,如果刻意陪考,反而会制造一些紧张氛围。
后来孩子报志愿也是自己在学校报的,妈妈只说“你喜欢啥就选啥”,比起其他考生的家长,这位妈妈真是省心到了极点。
改变“鸡娃”思维,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有人说妈妈的话语是一种标准的“凡尔赛”,其实换个角度思考,妈妈不过是在陈述事实罢了。
正是因为孩子自己明白学习的意义,把学习视为乐趣而不是负担,愿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完成各项任务,才不会总需要爸妈追着学习、赶着学习。
而且孩子自身很有主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不喜欢时时、处处依赖父母,才能让父母如此省心省力,连高考报志愿的大事都可以放心让孩子去自主选择。
我们在羡慕这位妈妈的同时,也不免会陷入深深的思索。
在“双减”大趋势下,与其过多忧心、焦虑,我们还不如改变“鸡娃”思维,做好以下这几方面的工作,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1.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
我们不必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学习,而是可以鼓励他们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启动他们的自制力,比外力推动更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当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只有对某门功课的知识产生了深入了解的欲望,才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
2.塑造良好的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有利于成长、发育,如果孩子有晚睡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尽早纠正。
特别是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睡前玩耍手机、平板电脑,这不但会影响视力,还会造成过度兴奋,导致入睡困难。
3.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气质,鼓励他们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比如文艺方面的爱好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也能够成为才艺技能,为孩子增加自信。
再如体育方面的爱好,更是能让孩子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可以以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4.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家长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待人接物能力,让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融入班集体中。
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动手做做家务活,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父母的不易,会变得更加体贴、懂事。
与此同时,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做好自身的观念升级,不要总是将自己放在“教练员”的位置上,对孩子过多干涉。
我们可以像王女士一样,放下身为家长的“架子”,愿意和孩子平等沟通、交流,并能够多倾听他们的意见,适当对他们“放手”,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真正的需求。
那么,在“双减”大背景下,你认为父母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教育孩子呢?
我是【亲子育儿堂】,一个热爱读书、学习的老爸,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愿意与爸爸妈妈分享教育经验,欢迎留下宝贵意见,和我一起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