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读研的心态建设: 少有人走的路

写在前面

这篇是读研心态系列的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作为番外。关于读研的具体问题想说的在前面已都说完,这篇恰恰是想告诉大家,不是所有人都要按照之前说的那些做,认识自己进而做自己才是读研过程中更重要的。今日主题:少有人走的路。

1、

读研心态系列已经写了三篇,这篇有些不一样,如果读者还没有看过前三篇文章,请先看完再读这篇,不然可能不知所云。对于已经看完前三篇的朋友,前方长文预警,长且抽象,读多少大家随意。

在前面提到了“融合”、“沟通”、“平衡”三个主题,其实是互为支撑的:建立了融合的心态和工作基础,同时持续渐进地沟通,已达到期望和成果以及关系的多方平衡。

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读硕士的同学来说,能做到第一篇《读研的心态建设:融合》,就已经开了个好头,只要保持这个势头,应付硕士阶段项目本身出现的状况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如果想往前进一步,更加接近科研的本质,那就可能需要参考第二篇 《读研的心态建设:沟通》。因为研究生的原教旨要义是参透做研究的思想方法,如果只是做浅层次的沟通,很难触及本质,要对研究逻辑更清晰,必须投入精力与老师和身边的科研伙伴时常交流。

而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考虑继续读博,甚至以科研作为长远职业方向,那就是时候解锁第三篇《读研的心态建设:平衡》了。因为长期发展需要确保做的方向自己喜欢,也需要进一步锻炼与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所以最好从导师这里做起,学会让信息在流动中平衡。

是不是觉得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做起来直想翻白眼?是的,就很难。讲真,要是容易,也不值得洋洋洒洒写这么多。

要一路实践以上三步,需要不断去思考很多问题,包括且不限于:

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如何才能帮助到他人?我想往何处去?我现在做到什么程度?我如何才能让身边的人支持我去到我想去的地方?

……

看到这里,你的内心OS想必是:呵呵,您就差说出终极三问了。

没错,说到底就是反复拷问自己,也反复与外界交互,在研究生这几年里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

亲,你这是故弄玄虚吧:不就是个研究生嘛,哪需要那么麻烦?

别说,读研还真不一定要这么麻烦。

2、

人类社会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们常常以为大家的价值观是非常统一的,但其实在同一个情境里,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完全可以不要这颗萝卜,好好吃青菜。

例如,若一个人读研之初已经坚定地认为,学历对自己的价值仅在于市面工作对于学历的硬性要求,只希望最小化在学校的时间,而更多去企业实习,最终只要拿到证书即可。那么,最适合的策略,恰恰是把学校的项目当作任务,交流能少则少,完成交代导师的基本要求,精力成本最少。

这不失为是一种聪明的操作。而且也是个技术活儿,这么操作,需要读研时过上几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生活:一边做着项目,一边想着求职种种。能够吃好这颗青菜,短平快解决一切,且毕业时得到心仪的工作,相当厉害。

事实上,这一类吃青菜的同学也更容易成为学校里毕业时推崇的楷模,大家眼里的牛人。

既然如此,那大家都来向牛人学习不就好了,用三篇文章指一条费力不讨好的路,何必呢?

那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青菜,能不能吃好这颗青菜,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

3、

关于你什么样的人,这里给大家三个思考方向:

一、你在做事时,偏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

二、对于有形利益和人际联结,你更看重哪个?

三、你在择业时,是否可因待遇好放弃兴趣,还是兴趣第一待遇其次?

只是随便看一眼,大部分人一定觉得两个都不想要放弃,没法二选一。

但是往深处挖去,人的内心是有隐秘的偏好的。吊诡的地方在于,我们以为自己想要什么,真到关键时候可能没那么想要。

比如第三条,平时谈二选一,我一定不假思索:谁还不知道面包吃饱再想其他的道理呢,选后者怕是不够真诚或脑子不好使。然而真到找工作时,为了保证能做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居然鬼使神差地放弃了一些不错的机会。事后想来,大约内心还是喜好权重更大(当然首先不能承认自己是sha)。

所以,当你在思考这三个问题时,请根据自己过往的实际经历来下结论,而不是自己认为明智或正确的或者根据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来判断自己。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滤镜效应,导致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忽略自己的真实偏好。

比如,在效率第一的现代社会,结果导向,利益为上,忍辱负重几乎是大家心照不宣长盛不衰的主流成功学价值观。所以,光就第一条,敢于承认自己并非结果导向的人,已经很难得。

很多人在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结果导向类型的人时,甚至可能觉得很失败,似乎承认不够结果导向,就意味着某种懦弱。而我见过的大多数职场人,都曾以某种形式表达过,自己应该成为更加结果导向的人。不是结果导向又如何呢?只要能认真把事做好,享受此中过程,开心持久度远大于得到拿到一个奖励。

尊重自己的本真愿望,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直面自己,接受自己,做自己,才是最勇敢的强者。

4、

回到前文的三个问题,如果你经过审视自己,确定都选择前者,那你完全可以尝试做吃青菜的牛人。不必费心费力去啃萝卜。

而如果你三个问题都选择后者,那么恭喜,欢迎加入啃萝卜大家庭。

这个系列的文章,就是为这些吃不下青菜,只能吃萝卜的宝宝们准备的。

他们可能是在丛林法则面前,过不了自己那一关的人。

明知很多问题即使不走心,也可以得过且过,却还是忍不住要走心,不走心不舒服斯基。明知有时60分可以过关,但是忍不住还是想往80分甚至100分去努力的人。努力和导师以及外界要求无关,只是想交代自己而已。

往深了说,可能自我意识较强,往浅了说,是强迫症没治。幸或不幸,萝卜难啃,然营养丰富。

正如前面说的,这是个艰难的旅程,却也是丰富内心,扩充人生宽度厚度的历程,怎么选择,取决于你是怎样的人,同时也定义了你是怎样的人。

此处只想说明,这里写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清楚自己是哪一类人,从而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读过读研这几年,萝卜青菜皆可,只要吃饱了就行。

而且,道路也不止两种。如果你是足够放松的一类,那么也可以选择换着吃,做个杂食动物。而如果你是自我期望高,想要当卷王的人,那萝卜青菜就掠过,直接当肉食动物也可。

只要,你是直面了自己的内心和喜好。想清楚了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

5、

人生的最高境界,惟不后悔而已。

读研只是人生的一朵小浪花,这朵小浪花也许不能掀起太大的风浪,但却是难得的调校自己思想和能力的时期,这个时期,理想和现实,稚气和成熟,个人和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碰撞,能获得非常大的成长。

而成长最核心的,永远是认识你自己.

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愿意做什么,能力有多大,边界在哪里,底线在何处,等等;也承认自己有所短,有力不能及,并接纳自己,并不必全能。

如果你今天即将踏上读研旅程或已经在路上,祝你无论遇到什么,都做你自己,无愧你心。

后记|

今年假期回国,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一批在读的研究生。大家的资质都非常优秀,但似乎都少了些科研的热情和主动性。我过往见过很多眼里闪着光的研究生,了解人在研究边缘徘徊和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之间的差别。通过读研心态系列的文章,希望能帮助一部分有意做科研但尚未体验到研究生活乐趣的同学们扩展一点思路,从而找到一个方向。在研究生教育功利化倾向明显的今天,我希望,作为前浪,能以此做微薄贡献——今日的研究生也是明日的导师,世界是你们的,后浪加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