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小学生拿回“家长职务”调查表, 父亲面露难色, 不想孩子被看低

导语:一个人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而父母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起点。虽然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但在接受义务教育这个权利上是相等的。

这些年来,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家长群让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为便利。而学校了解学生情况的方式还不止于此,一项调研成了开学时的普遍项目。

小学生拿回调查表,父亲面露难色:不想孩子被看低

眼看到了秋季开学季,很多学校会提前找出一天,专门进行大扫除、图书发放和短暂班会,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做准备。

小美(化名)是某市一名小学生,这天回家后,她将一张“家长职务调查表”递给了父亲:老师说学校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要真实填写。

可看到表格,家长却犯难了。只见这张调查表中,不仅要求填写居住地址等基本信息,还必须把父母双方的职业、工作单位、家庭收入等信息具体化。

疫情期间这位父亲的单位效益不好,所以他选择离职并做了骑手。因为不想同学和老师知道自己的身份,接送学生上下学的任务一直交给妻子。

现在学校做调查,如实填写的话,怕孩子在学校被同学看低,写成别的职业,又相当于在孩子面前说谎,对教育不利,一时间犯了难。

取消“家长职务调查”呼声高涨,教委正面回复

其实这位家长的想法并非个例,在某平台上“跑腿”父亲从不穿工装接孩子,引来19万的点赞。他坦言:我们可以说“每个职业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可现实里,有几个学生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父亲是做跑腿的。有时老师在群里问家长的职业,我从来不会说,因为怕孩子得不到重视。

关于调查家长职务和家庭背景,很多家长表示不理解也不支持。首先,调研过程中难以保证隐私。即使是纸质表格,在上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互相传阅。

而拿到表格后负责汇总和录入的往往是班主任,所以谈不上真正的保护信息。有的班级甚至直接要求发到家长群里,对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更缺乏尊重。

其次,有些信息与教学及学生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学校留下学生的紧急联系人信息,是必要的。万一出现重要的事情,可以第一时间联络家长。

可是父母的职业、收入、住房面积,这些跟教学和管理似乎没有直接关系吧。调查这些东西,既跟学习无关,又可能存在学生被区别对待的隐患。

取消这种调查的呼声高涨,有家长还特意到相关部门的网站进行留言:该信息可能造成教学工作中的不公平现象,希望能禁止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收集。

对此北京市教委进行了正面回复:教委正在研究取消该信息的收集问题;家长信息仅限于学籍管理,需进行严格保密,不可对普通教师公布。

变相打探家庭背景,也应该列入禁止范围

幼儿园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可他们的质量却对孩子们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变相打探家庭背景的情况,在私立幼儿园中问题比较严重。

因为直接要求家长说出家庭情况,有时会引起家长不满,引发矛盾。于是有的幼儿园开始以“作业”的名义变相打探。

比如有的幼师留下“我的一天”为主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拍照”,还强调必须是自己家。有的则要求画出自家的车,并以“识车牌”的名义,要求学生画上车标。

这种画房画车的方式,侧面打探学生家境,显然很不妥。一位家长抱怨,幼儿园老师得知自己有辆好车后,居然因为亲戚结婚就提出借用。

借出的话自己既不方便也不情愿,不借的话又怕得罪老师。毕竟学生爱不爱去幼儿园上课,跟老师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谁也不想孩子被老师冷落。

【笔者寄语】老师因为职业特殊性,对品格的要求标准也比其他行业要高。我们不能说,教师看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一定会有所偏向。

笔者就见过很多品德优秀的老师,反而对家境一般的学生倍加照顾。可现实地说,我们谁都没法保证所有老师对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职业调查成风。希望这种本来就意义不大却可能造成隐患的调研可以被有效禁止,更好地践行教育公平。

话题:你支持禁止家长职务调查吗?

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