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封面评论 | 捍卫规则公平, 严防“变相违规补课”成为漏网之鱼

蒋璟璟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通知称,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影响政策实施,造成不良影响。通知要求严查7类变相违规校外培训,诸如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等。(中新社)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游对策,谁曾想网友那些脑洞大开的段子,竟真的在某些地方变成现实。无论是转战地下,“挂羊头卖狗肉”,又或者大打“家教”擦边球逃避监管,从中我们看到了有关企业满满的求生欲,更看到了市场的狡黠与复杂。

毋庸讳言,史上最严的“双减”政策,近乎于从根本上否定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模式,并直接切断了营收大头。事关生死存亡,培训机构断然不会坐以待毙。其中一些人本着“办法总比办法多”之心态,花样百出、疯狂挣扎。而从本质上说,这些做法都是对监管意志的挑衅,都是对监管决心的误判,都是对监管手段的低估。“变相违规校外培训”初露端倪,教育部就专门印发通知精准狙击,可以说是第一时间、最快堵漏,这强有力回击了市场层面的试探。

治理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是本轮“双减”的重中之重,“一管到底”不是一句空话,更不会是一阵风。之于此,市场主体理当看清形势、抛弃幻想才是。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放任“变相违规校外培训”暗地滋长,则必然会遭遇“一步漏满盘皆输”之局面,这是主管机构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结果。“双减”,不是猫鼠游戏,也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打游击”。而今,在某些不良苗头初现的时间节点果断出手,这是最好的预期管理,是事半功倍的信号释放。

在经年累月的苦心经营后,补课产业已成庞然大物。这意味着,对之清退、规束,既需要雷厉风行,更需要持之以恒。及时发现新问题,动态升级治理对策,实现全覆盖和长效管束,这是从根本上杜绝违规培训机构重操旧业、死灰复燃的关键。“双减”的实效,备受关注。在教育焦虑“剧场效应”之下,如果纵容一部分“变相违规补课”的存在,等同于是鼓励所有的家长去让孩子参加“变相违规补课”。抓住典型个案,避免“变相违规补课”星火燎原,刻不容缓。

教育公平,首先是规则的公平,是管理标准的一视同仁。“双减”不该有例外,绝不可让“变相违规补课”成为漏网之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