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双减能绝杀培训机构吗, 看看补习班发展的3个阶段, 答案也就有了

从未有一个政策,如同“双减”一样,对课外培训机构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在资金层面和营业时间双重挤压下,补习班确实举步维艰。

近日有消息传出,部分省市对平时的课外补习也要严格限制,这意味着补习班的发展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乃至于无法生存。

很多朋友认为,在这个大趋势下,补习班最终只能凉凉,不可能有第二种结果,学生们也能做到真正的减负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里分析一下补习班发展的3个阶段,相信很多人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

l 第一阶段,英语的兴起

时间:1990年~现在

目的:出国需要和进入外企需要

反对方:无

反对理由:无

原因:无论是出国还是进入外企,英语只能起到加成作用,并非决定性因素

结果:相关培训基本不受影响

具体分析:

事实上早在新东方成立的1993年之前,英语的课外培训早已经如火如荼地在进行。无论是是托福、GRE还是新概念英语的课外培训在各夜校门庭若市。

原因很简单,市场有这个需求。一方面大量出国人员需要托福和GRE的成绩,另一方面外企的大量进入,需要大批具有相当英语能力的员工。

这类补习并不受人诟病的原因是没有侵占其他人的利益,无论是出国还是进入外企,英语只能起到加成的作用,并非决定性因素。因此,至今为止,这类培训依然存在。

l 第二阶段,奥数的崛起

时间:2010年~2017年

目的:为了小升初择校

反对方:择校失败的家长和学生

反对理由:奥数伤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浪费时间,加重学生负担,真正理由是择校失败

原因:初中通过奥数选择学生,使得部分学生无法进入心仪的初中

结果: 从开始的学校不准教奥数,一直到后来的四大杯赛以及所有奥数比赛被禁止

具体分析:

2010年前后,是学校教育最为负责的阶段。任何一个小学,放学后都可以看到有不少家长在校门口没有准时接到孩子,原因很简单,成绩较差的孩子被留下来补课了。

这类的补课是无偿的,由任课老师亲力亲为,手把手单独辅导。根本无需家长费任何心思,家长最多也就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其他一概不需要管。

至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在学校提高班学习,学校也开设奥数课和兴趣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所有一切全部无偿,只要学生想学,老师就教。学校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奥数确实不适合所有学生,以上海为例,4大杯赛初赛入围3000人左右,按照学生比例折算,大概在5%左右。奥数最大的作用是用来择校。

无论是顶级公办还是民办,把奥数作为择校标准并不是胡来,而是有相当的道理,奥数成绩优秀的一般都是天赋出色和刻苦努力这两类学生,而这正是那些顶级初中的目标人群。

说到底,奥数只不过是一个选择工具,没有奥数则必然会通过其他方式来挑选出这两类学生,学校选择优秀生源的目的不会改变。

虽然说,这种选择也算公平,但确实损害了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利益,这些学生无法进入好的初中,而名校和普校在初中阶段会进一步拉大差距,使得这些学生在中考再次失利。

于是奥数被千夫所指,学校开办的免费奥数班被一再投诉,减负的声音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在以不伤害孩子学习积极性和减负的名义下,学校教育开始受限制,校内减负开始实行。

l 第三阶段,超前学,全面学

时间:2016年~2022年

目的:小升初择校,中考和高考

反对方:普校家长和学生

反对理由:学生负担过重,教育资源不均衡,根本理由还是因为无法进入好学校

原因:一步差,步步差,小升初失利会直接导致中考失利,最终无缘顶级高校

结果:学校进一步减负,民办摇号入学,课外补习疯狂发展

具体分析:

奥数被禁后,初中学校依然需要一个手段来挑选出自己心仪的学生,于是在面试中加入初中知识点成为了常态。

这导致了奥数虽然不学了,但变成了提前学习学或者超前学了,更麻烦的是这个提前学或者超前学贯穿了整个小学初中阶段。

一方面,无论是小升初择校还是中考自招都有这方面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学校在减负的压力下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补习班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发展都不行。

和奥数阶段不同的是,这次的反对并未给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任何的益处,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孩子本来就不行,其他学生都去补课了,自己孩子不补只能更差。于是学校减负,家庭加负,除了补习班是赢家,所有的学生和家长全部都是输家。

一些思考:

从补习班发展的3个阶段,尤其是后两个阶段,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补习班的蓬勃发展本质上是学校教育大幅度萎缩的结果,更直白的说法是减负的直接后果。

理论上,大家都不补习,确实能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天赋和努力分出等级。但这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家庭都坚决不补课,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的能力和资源都完全相同。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无论是初中的摇号入学还是中考的名额分配,都无法改变中考50%的分流结果,更无法改变高考985,211全国不到10%的录取率。

竞争客观存在,让有资源有能力的家庭放弃对孩子的助力更是天方夜谭,完全不可能。即使补习班被完全禁止,也同样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无非是从2010年左右的拼娃,变成了现在的既拼娃也拼爹的模式,家庭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而已。

“双减”能限制的只能是在职教师,但对家长的社会资源和大量培训机构的人员很难有约束,无非是大型班变成微型班,从公开转入地下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比拼的家长的能力和社会资源,比拼的是家庭的经济实力。比拼的是谁更能给孩子找到合适的助力。

除非加大供给,顶级大学进一步扩招或者中职也有良好的出路,不然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有限的资源必然造成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个过程中,成绩差的学生无所谓,反正本来就这样,真正被牺牲的是那些想学却没有条件学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