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了陈校长担任校长期间对职称评聘的想法,以及陈校长因病去世的大致过程。接下去这一篇文章的内容可能会让人有一种匪夷所思之感:陈校长去世之后,学区的让同一个学校的胡老师担任学校的临时负责人,胡老师原本是学校的副校长,在这个时候“转正”,其实也在大家意料之中。
在17年前,当校长其实是一种非常光荣的事情,但是在我走上工作岗位的那所学校当校长,却有一种让人头皮发麻之感:陈校长在我任教的第二年因病去世,胡校长却在接替了陈校长的职位之后,患了和陈校长一样的绝症,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
一年换一个校长,校长轮番更换的乡村小学,校长如此“接力”的这个过程,让人细思极恐,而其中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当年当校长,一“长”难求,想当个校长,绝非易事。在那个时候,就算你耗尽洪荒之力,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诸多人脉资源才有一丝可能当上传说中的校长。有人说,在当年当校长,基本上不用为物质生活的匮乏而纠结。
但是,有收入总要有付出,当年当校长还是要做很多工作的,比如该如何欺负教师,哦不,应该是如何管理教师,如何让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怎样让“油管”和“水管”往上焊接(不好意思,又是笔误,应该是怎样充当承上启下的“桥梁”),这些都要耗费脑细胞,这些都是一门门艺术,这些都需要校长亲自去操心。简言之,当年当校长,真的相当辛苦。这应该也是那所学校比较“费”校长的一个客观原因吧!
在十多年前,校长对教育教学抓得特别紧:只要有点管理手段的校长,基本上在考勤方面抓得特别严,老师上厕所久一些校长都会四处寻觅相关教师的踪迹,这也导致很多校长未老先衰或者还没退休之前就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唯心的说法,那就是这所学校所处的位置可能有问题,当年这所学校是不是盖在了某个坟堆之上?其实,不少乡下学校,都是盖在坟墓周边,甚至在建学校教学楼的时候在地基上挖出好多骸骨。据我一位朋友说,他父亲的职业就是“拾骸师”——哪个地方需要移除骸骨,“拾骸师”出面搞定,整理好一具骸骨的报酬大概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
这位胡校长步陈校长的后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到现在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有哪位大佬愿意为我解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