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为什么有人一次就考上了公务员,有人很多次都考不上?如何规划考公

考公务员这件事,看实力,看选择,也看运气。三者齐全,当然能考上,要是差了哪一环,就很可能落榜。所以并不是有决心就够了,它考验着你最本质的认知系统。

首先说实力问题。在我看来,考公的实力=决心+心态+智商。

我详细解释一下,考公务员的三个实力要素——

决心,每次有人咨询我“为好优姐姐,我想考公务员”。我会问,除了追求稳定和世俗价值外,你真心认可公务员的文化、工作价值,你真心认可当今相关部门为人民提供的服务吗?不要觉得我唱高调,面对艰难的事情,你如果心存怀疑,那么就难以自己欺骗自己,哪怕是浅层面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考公务员才能有好出路呀”,你的整个智慧和精力却难以调动。你会为了应考而应考,你看不到行测和申论的意义。更何况,我还辅导过一些同学,一边备考,一边吐槽这申论怎么这么八股?这行测有啥意义。又没人逼着你考,你自己不认同又选择,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

努力,实力的一方面是努力。努力指什么?指你有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能不能全身心的长期投入到学习、做题的过程中。我虽然没有考过公务员,但身边朋友的经历,以及很多经验贴都已经给了一个答案,在考公的路上,努力是你唯一付出就能有所收获的东西。实力的另一方面是经历。经历指什么?指你有没有在考公这件事上能给你带来一些便利的经历。例如:自身所学专业、考的证书、三支一扶经历等,都能帮你在考公这条路上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便利。

最后,智力,公务员的考题,非常考验一个人是否能高速有效地处理信息并反馈能力。这个时候,就是脑子又快又清楚的人能答出高分。这里我要澄清一个误解——智力对于每个人来说,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几乎每一个人,在智商巅峰状态和智商低谷状态,都会判若两人。

一方面,你多练习,你的智力就提高,你心态稳你的智力就会在巅峰状态。相反,如果你自己心理拧巴浮躁,那么你的智力会在谷底,答题就被影响。

其次是选择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努力是基石,而选择决定了成败。我们每年都能看到这样的考生,很努力,成绩不低,但是没有上岸。原因在于他报考的岗位竞争太大了,竞争过大便成了内卷。

因此我建议,想要一次考上的同学,要学会收集岗位信息并针对自身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权衡后选择一些竞争压力与自己相匹配的岗位进行报考。

如果特别想上岸,其实可以往竞争压力小的岗位选择。当然人心总是难以满足。我也辅导过,终于考上的同学,又开始头疼,怎样才能留在省会或市区,而不是郊县。这种调岗的痛苦也很真实,又不敢辞职,又讨厌上班,又没有办法……所以,要不要为了上岸而妥协到冷僻岗位,你还是自己提前考虑清楚。

最后是运气问题。

运气这个东西,是最说不准的。或许你努力了,也进行了足够理智的选择,但还是差了那么一两分无法上岸。而且笔试之后是面试,公务员的面试是有强制的淘汰率的,所以面试你仍然有可能失败。而面试中,仍然有运气的成本。

此种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放弃或者再考一年。

先说再考一年,这一年你需要加倍的努力,因为我始终相信一句话,既然运气无法改变,那就用努力去弥补。

最后,顶锅说:宇宙的尽头不是铁岭,人生的尽头也不是考公。

除了考公外,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放弃也许是一件好事,能够激励你奋斗,去见识一下更加广阔的世界。

所谓钱多事少离家近,稳定踏实没风险,其实也是一种低阶的看法。我觉得:好的岗位,应该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并且不断地发展我们的能力。注意,我没说体制内的岗位就不好,在我看来,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别有洞天的。体制内外都有好岗位,而体制内不过是世界上360行中的一小撮而已。

体制外,绝对不是普遍的没有双休和社保,只是有的人自己找不到,就干脆一杆子打死体制外的工作。不要直接将自己定义为体制外的失败者,我在体制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得考公。

最关,关于体制外35岁会被淘汰被裁员,也是有的人,为了坚定自己考体制内的决心,而选择性地相信了别人的蛊惑而已。

提出以上提醒后,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决策能力。而所谓的独立,是放下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恐惧,你自然知道自己是要继续考,还是要转战其他领域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