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发布的有关教育的《意见》,有两大措施,引起舆论关注。
一是职教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二是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发展职教本科,是为了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形象,真正把职业教育办为类型教育;鼓励上市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但是,如果职教本科依旧存在以学历为导向办学的问题,那么,发展职教本科并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改变职业教育,还是低于普通教育一等的形象。
而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则需要从根本上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
学科类培训转向非学科培训、资本涌入非学科培训领域、体育纳入中考并逐渐提高分值……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体育培训出现“应试体育”倾向,制造新的内卷与焦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怎么办?
首先必须出台监管措施,不能等问题变得严重之后再出“重拳”治理,那不论对机构、对行业都不是好事。
就如现在陷入困境中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之前“野蛮生长”,出问题后加强监管被“团灭”。
与其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划定底线,遏制资本过度逐利。
一个选择是,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可以登记为营利性,但不允许上市,这看上去会影响非学科培训发展,但从长远看,是保障行业、机构有序经营,不重蹈学科类培训的覆辙的必然选择。
其次,培训机构从业者,需要转变培训思维,不能再追求做大生意,而采取刺激家长焦虑的那一套。
实践表明,刺激社会教育焦虑,加剧应试竞争,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培训不可能有好下场,校外培训必须回归做教育。
再次,还是要从根本上改革评价体系,从引导学校、学生重视体育角度看,把体育纳入中考是可行的。
但不能把体育变为应试体育,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的表现,这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而不是围绕体育中考项目进行训练。
之前有人说“双减”之后,想当老师的人可能会减少,然而现实比较打脸,“教师热”仍然火。
一些人认为想当老师的人可能会减少,其判断的依据是老师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吸引力会降低。
纵向比较,相比起之前,老师的工作量确实增加了。
但横向比较,老师还是个相当不错的工作,作息规律、有寒暑假、待遇提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稳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见解。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信息有误,或侵犯到您的隐私,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