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部: 双减, 不是减父母的责任, 以后优秀的孩子在三种家庭出现

之前教育部发布了一篇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文中就有提到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

我们都知道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下发的种种政策,却给了家长不需要自己负责任的错觉,比如说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的课后两小时完成作业,确实家长不用再因为辅导孩子的作业而弄得家里鸡飞狗跳,但后来发现有些学生无法在课后延时服务的两小时中将作业做完,仍然要将部分作业留到家里去做,家长仍然避免不了要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也让许多家长感到不满,指责老师:教育部门都说了,让学生能够在两小时完成作业,不用将作业带到家里去做,表明了老师不能留太多的作业,为什么我们家孩子还是写不完作业?是不是你们没有给我家孩子减负?

其实家长要知道的是,减负不代表父母不用对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了,也不代表家长不用看着孩子写作业了,毕竟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知识的效率是不同的,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必定也就学得慢,那么那些吸收不好的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完成作业,也是情有可原,生产政策虽然说明了要为孩子减负,但家长仍然要负担起自己的责任,换言之双减政策更是在考验的是父母的担当。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了我的文化程度不高怎么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的学习不是老师的事吗?为什么要强加在家长的身上呢?要知道父母是否是优秀的父母,从来不会根据父母的学历来评判,一个优秀的父母势必会有责任意识,知道自己要陪伴孩子,要给孩子做榜样,当父亲养育孩子的职责。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这确实是实话,但更离不开的则是家庭的教育,虽然双减政策的下发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但未来十年,优秀的孩子往往是出现在这三种家庭中的:

很多家长都认为优秀的孩子是棍棒底下打压出来了,也有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好,打一顿就好了,如果成绩还不好那是因为打得太轻,但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陪伴出来的。

对于孩子而言,家长的陪伴, 要比每天给他一部手机,让他离开家长的陪伴更让他高兴,家长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多沟通倾听他在学校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感同身受地与孩子产生共鸣,比如说当孩子说到自己经历的一件悲伤的事情时,家长要将自己带入那个情境中,并且对孩子表示:“孩子,我能够理解你的悲伤。”与孩子共情后,再告诉孩子应该如何缓解这种情感,或者怎样解决另一条悲伤的那件事情。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尤其是实施的各种政策缩短了孩子和家长的相处时间,那么家长更应该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实现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在这种陪伴下也能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所以说优秀的孩子会出现在有家长陪伴的家庭中。

要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像国家制定的法律,若没有法律的存在那么就没有一个规矩来定义我们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那时候的世界肯定会更加的疯狂,人们也会更加的肆无忌惮地想做什么做什么,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规则换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保护。

而父母更加需要给孩子树立一种规则意识,之前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一些家长带着孩子直接穿过红灯去到马路对面,若是家长都没有这种规则意识的话,那么孩子更加不会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规则意识。在没有家长看护的时候,孩子是否也会横穿马路无视红绿灯呢?若有个万一的话给家长带来的可能是一生的悲伤。

所以说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需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主动遵守各种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遵守规则的家庭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若将孩子比作成大海航行中的一艘船,那么家长就是船上扬起的风帆,而老师则是带动孩子前行的浆,一个优秀的家长事例是懂得家校联合的重要性的家长,这个老师和家长为了孩子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才能够让孩子在面对惊涛骇浪时仍然能够保持平和保持自己前行的脚步不被打乱,更能实现成功的人生,所以说只有懂得尊重理解老师的家长,才能和老师共同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有这样家长的孩子才能够更加优秀。

最后我想说:家长不要忽略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角色以及所要付的责任,家长不要因为双减政策就松懈对于孩子的培养,更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来应对双减政策下对家长更高的挑战,和老师一同引导孩子成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