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顶层设计,健全机制保障
1.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将“三全育人”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成立高职院校党委牵头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党政齐抓共管,形成坚强领导力量,做到统筹规划、全面部署。校党委肩负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在总体上确立学校“三全育人”整体框架,构建“纵向全链接、横向全覆盖、全校一盘棋”的协同育人格局,对标对表制定“三全育人”推进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清单。同时,统领指导各职能部门、各院系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总体部署,制定“三全育人”实施细则,定期反馈总结不足,稳步推进工作。
2.博采众长,建章立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按规施教,让教学、管理、服务岗位的全体员工在落实“三全育人”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既有普通高等教育“三全育人”共性的一面,也有高职教育独特的一面,因此既需要高职院校之间取长补短,又需要借鉴本科院校“三全育人”经验。此外,要深入了解基层教职员工和广大青年学生对“三全育人”的愿望诉求,充分把握“三全育人”科学内涵、教育规律,在理念上认识到位,制定符合校情、学情、师情以及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三全育人”规章制度,为立德树人提供机制保障。
二、加强多方联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1.加强学校层面协同联动。通过学校职能部门、院系、教研室联动管理,将“三全育人”责任落实到每位教职员工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之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结合的育人合力,最终实现“三全育人”在学校全面落地生根。
一是在横向上,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之间要协同合作、互联互通。各部门要坚持育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既要精心设计活动和实践,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育人联创的工作机制,又要找到各自的育人侧重点,形成育人特色,避免各部门在育人方面机械重复,削弱育人效果。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积极引导,加大对“三全育人”的宣传力度,使全体教职工明确“三全育人”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营造“三全育人”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并阶段性通报各院系、各部门“三全育人”推进情况;组织部门要从党组织角度统筹协调各部门、各院系党总支、党支部、教工党员的“三全育人”工作;学生处、团委要发挥好学生会、共青团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周末、假期参加各类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锤炼思想政治品德,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自我实践体系。
二是在纵向上,教务处要引领各教学院系制定课程思政育人职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导一线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探索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各个院系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做好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构建“五位一体”育人机制。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社会协同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家庭、政府、企业、社会的育人力量,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协同、企业参与、社会保障”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各个育人主体的价值共识,营造同心、同向、同行的“三全育人”氛围,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一是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督导、评估职能。由政府牵头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规范校企办学行为,协调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育人领导机构,给予校企双方充分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协调引导学校与社会的联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凝聚育人合力,在全社会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督导学校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开拓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基地、社会公益实践基地、红色资源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朴素的家国情怀、为民情怀,切实提升社会公益实践育人质量,打造公益精品项目;在政府引领支持下,不断拓展校际交流、企业实习、科研院所等实践育人基地,构建“校地、校际、校企、校所”协同创新育人体系。
二是加强家校协同联动,形成同向同行的强大育人合力。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基础、行为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从心理发展角度看,随着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各种高层次需求不断出现而且较为多变;他们的自尊心强,自卑、自负情绪活动明显,容易出现情绪跌宕起伏;就行为习惯而言,部分高职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和攻坚克难的毅力,学习动力不足,在技能训练上怕苦怕累,浅尝辄止。此外,部分高职生缺乏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导致价值观错位。因此,家长的关心和教育引导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主动整合家庭教育力量,参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建立家校沟通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形成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定期沟通交流的家校互动机制,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立足职教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以工匠精神为主导的“三全育人”体系,探索学生入学之初、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育人机制。在入学教育期间,学校从企业聘请专家讲解企业文化、员工必备个性品质等,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和成长目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高职院校应当把培养“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大国工匠精神作为“三全育人”重要抓手,结合开设专业,聘请具有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企业能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作为“三全育人”的导师,强化课程思政师资力量,建立校企“三全育人”指导委员会,校企联合制定融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施以传承大国工匠精神为主导的企业导师制、现代学徒制,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大国工匠技艺展”“企业导师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通过各类导师优秀习惯的传递、意志品质的感染、人格魅力的鼓舞,为学生成长成才领航。在实习之前,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浸染式教育,充分感受企业文化,为今后进入企业实习和正式入职做好准备。实习期间是学生从单纯在校学习向生产实践过渡的关键期,这段时间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学校应当向企业派驻一定数量的实习指导教师。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培训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提高企业育人意识、强化育人责任;另一方面协同企业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深入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沟通、心理疏导,积极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压力、实习难题,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从“在校生”到“职场人”的转变。
三、强化考核,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1.宏观评价。高职院校应当从育人队伍入手,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考核评价机制,协同配合完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
一是建立健全校内育人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学校各级领导、教辅人员、普通教师的育人职责,定期对各部门、各院系的“三全育人”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纳入对各部门、各院系及其教职员工的年度考核之中。加强过程性评议监督考核,部门或个人及时将日常“三全育人”工作写入部门、个人的述职报告中。考核以学期为单位,分为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各部门、各院系对照各个岗位的育人责任清单,以部门、院系负责人述职以及教职员工个人述职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给各部门、院系和教师个人,为今后的“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并将其作为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此外,健全监督问责奖惩机制,赏罚分明,加大对育人成效好的部门和个人的表彰力度,激励带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三全育人”。
二是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共建育人成效跟踪调查机制和毕业生成长成才反馈系统。这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育人标准,建立和完善“三全育人”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把培养“思想品格优、技能素质优、双创能力优、发展潜力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成败的标准。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或育人标准,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发放给家庭、企业、社区等育人实体,及时跟进和督促各育人实体配合校方完成跟踪调查表,定期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
三是坚持育人效果导向,建立科学的诊断性评价机制。充分了解“三全育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育人效果,以学生“德才兼备”“德技并修”作为衡量“三全育人”成效的标准,推动全体教师守望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把育人目标和工作重心聚焦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常态纠偏、持续提升的育人质量改进螺旋链,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评价机制,为调整修订“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微观评价。建立健全“示范引领—集体备课—听课反馈—改进落实”的课程思政评价反馈机制,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课程思政育人队伍,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保障课程思政育人制度的贯彻落实。
一是建立课程思政的示范引领机制。为了调动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育人的积极性,各学校、教学院系应精选课程思政优秀示范课,定期组织教师观摩,让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课程思政的育人魅力,将之转化为情感认同,从而主动发挥育人主体的作用,最终转化为行为习惯。
二是建立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机制。有些教师认为所授课程与思想政治育人毫不相干,很难挖掘到思想政治育人元素。为此,各院系可以引导教师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地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思政育人教案,共同提炼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科技国情、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民族自豪感等德育内涵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拓展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和方法,全面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德能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三是建立课程思政听课反馈机制。遵循“实施—反馈—改进—再实施”的人才培养原则,成立由校领导、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离退休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督导课程思政落实情况,同时确立任课教师每周例行课程思政听课机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上课教师根据听课评价反馈,及时改进育人方法,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符合“聚焦质量、聚力创新”的育人导向,符合“思想品格优、技能素质优、双创能力优、发展潜力优”的“四优”育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