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立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地,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将“立德树人”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到高职院校办学治校全过程。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思政课教学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思政课要承担起“铸魂育人”这个重要而神圣的职责,确保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的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政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课程,其他课程要实现育人的隐性功能,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在课程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创新意识以及道德品质,切实落实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领思想与价值观,共同完成育人使命。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拥有高尚的品行,从根本上提升立德树人的水平和实效。
实践课堂与网络课堂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重要的方面,是落实铸魂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是高职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重视思政课实践课堂的学习,让实践课堂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不可或缺的延伸与拓展。要让学生在社区、企业、基层等实景情境中,充分感受新时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以及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校园之外热气腾腾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之声,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从而立志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梦人。高职院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要重视实践课堂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定期寻访英雄人物、参观革命遗址,旁听模拟法庭等,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从历史中汲取努力成才、报效国家的精神动力,立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宏伟之志。信息技术时代,用好网络课堂是常规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实践课堂的实地情境化不同,网络课堂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各种学习,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学生可以分享到海量的学习资源,随时随地学习。高校网络课堂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扛起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重责。网络课堂需要与实践课堂、思政课堂协同配合,线上与线下相互借力,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课堂的优势,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做到既能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又能确保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高职院校与校外企业协同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有技术技能的人才,如何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目前职业院校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职业院校必须担起的重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建立协同育人模式,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要到地方到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产业、企业的真实需求。坚持面向市场,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把产业需求作为教学、科研的导向,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为协同育人实施做好前期铺垫。在育人过程中,职业院校重在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偏重在理论;企业重在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给学生更多实践的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重在实践。正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