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最头疼的一科,就是语文。很多学生不想学语文,怕学语文。究其原因,就是感觉语文越来越难学了。语文之所以让大家感觉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作业最多。
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大半时间都用来学语文了,每天要写的背的内容永远很多。
2、语文课最多。
我们学校语文每周比数学多好几节,因为语文不仅有早读,还有阅读课、作文课等。
3、语文考试永远没有重难点。
语文教学有重难点,但考试没有。所有老师认为的重难点考试一般都没有,所以很多学生也不知道该怎么复习语文,才能快速提高成绩。
4、语文成绩难以提高。
学生花费时间最多的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很多学生数学能考一百分,语文上90分都很难,各种方法都试了,依然没什么效果。
所以很多家长都很愁,看着孩子的语文成绩一次比一次低,非常的焦虑。有些家长还专门向老师请教,如何才能快速提高语文成绩。作为语文老师,看着家长苛求的目光也很为难,因为在很多语文老师看来:语文成绩从来就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所以也从来不会有快速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讲呢? 理由其实很简单。
第一:语文要想学得好,需要一定的阅读积累,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如果问语文老师,怎么能把语文学好,十个有九个会说,先培养孩子阅读的爱好吧,让孩子大量的读书就行了,书读得越多越好。
但是阅读积累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学生每天可以读的量是有限的,就算学生想读,在目前课业负担如此重的情况下,一时半会阅读量也上不去。就算能坚持每天阅读,也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所以语文快速提高成绩几乎没什么希望,除非在孩子很小时,就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看看大城市孩子的语文素养为什么高?就是因为大城市家长更重视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所以大城市孩子的阅读量普遍比乡村的孩子多。
第二:作文要想写得好,需要一定的天分,读书多的孩子也未必作文就能写好。
语文成绩要想好,作为能力必须得有。但作文能力的提高,一定与阅读能力有关吗?
书读的越多,作文可能会写的很好,但并不意味着书读的越多,作文就一定会写的很好。这里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作文能力更与学生的天分有关。
作文要想写得好,除了孩子要多读书之外,还需要孩子具备以下素质:
1、良好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身边一些不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和现象。
2、一颗比较敏感和细腻的心。真正愿意写作爱好写作的人,都是极其敏感和细腻的。只有内心比较丰富的人才能写出情感比较丰富的文章。
3、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的人,因为写作业需要思考和灵感。
所以作文严格意义上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的天分。看看韩寒等现代作家,上学时代也不喜欢语文课,但作文照样写得很好。
第三:语文的阅读题最不好把握,很多题老师们做也未必能考高分,根本无法把握。
最让学生恐惧是实际是阅读题,也是让学生失分最多的题。那么怎么提高阅读能力呢?
我们的阅读是有标准答案的,这也是让学生感觉最难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为什么大家答案必须一样呢?这也是最让老师感觉难教的一点,因为很多语文老师都说过:就算是让自己去做阅读理解题,也不敢保证能得高分。
语文老师都无法把握阅读理解的正确答案,何况是学生?所以阅读理解也是无法靠老师的教育来提升成绩的,只能学生自己慢慢摸索,总结经验和方法了。
学校一个语文老师请假一个月,结果班级语文成绩与其他班几乎没什么差别,这就是现在的语文。
在学校里,我们会发现,班级之间数学成绩可能相差五分甚至更多,但语文成绩从来不会。哪怕一级有几个是名师,与其他班的语文成绩也拉不开距离,大家的差别是极小的。
学校一位语文老师请假一个月,有其他老师代课上,结果期中考试这个班的语文成绩与其他班几乎一样。语文学科就是这样,辛辛苦苦教学的老师未必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就算不怎么认真教学的语文老师成绩也差不到哪里去。
语文成绩与老师的教学关系没有像数学那么的密切。
结束语:
语文成绩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不代表老师不重要。但是语文成绩的提高不能全部寄希望于老师身上,语文素质的培养更不能全部寄希望在课堂上。想提高语文成绩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书读得多了,遣词造句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语文成绩也会水到渠成。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