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怎样上好《浪淘沙(其一)》? 从教20年的语文老师告诉你诀窍

只要和古人相关的内容,特别是古诗词,不少老师教到这样的课文基本上都会犯怵:语言不好理解,意境很难领悟,内容又高度浓缩,这样的课文该怎么备课上才能上好?比如我们应该怎样上好《浪淘沙(其一)》这篇课文?作为从教20年的语文老师,我想用这篇文章来告诉你诀窍。

首先,你要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当刘禹锡写下这首《浪淘沙(其一)》的时候,刚好是他在被贬谪期间路过夔州看到黄河之际,眼前的黄河既有“九曲”之“曼妙身姿”,又有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雄伟气势,作者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所以,在感情基调方面,这首诗也充分写出了老刘对黄河由衷的赞美和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当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之后,就能以比较快的速度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这为后续该诗的学习埋下伏笔。

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文本细读。

学习故事,不仅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也要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浪淘沙(其一)》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学过哪些和黄河有关的内容。学生在进入此教学环节的时候,自然会想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样的经典名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学其文就先对黄河的气势磅礴有了感性的认识,经过导课的铺垫之后,学生通过抓住“九曲”、“天涯”、“银河”这样的关键词,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就能切身感受到黄河的历史之沧桑、气势之浩荡,还有作者刘禹锡欲要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情怀。在文本细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运用的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这对学生后续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要通过带表情朗读深入学习文本。

学习这首诗,在朗读方面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划分朗读节奏,在确保朗读节奏准确无误的情况下让学生试着带表情去朗读这首诗。这首诗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句,读前两句的时候,语速可以适当缓慢一些,读的时候要做到沉稳有力,这样就能读出黄河的九曲之姿和浩荡之势;读第三句的时候,语速要稍微快一些,语调可以因慷慨激昂而上扬,这样就能读出作者那种想要如同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气概;第四句则是诗人把自身和神话传说中的典故“绑定”在一起,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诗人对想去牵牛织女家做客这件事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老师在让学生带表情朗读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反复品味,比如采用“一咏三叹”的方式带着情感去读相应的诗句,学生在读完一遍之后说出自己对相关诗句的理解,或者老师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读同一句诗。用这种情感激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刘禹锡,试着用古人的情感去吟咏这首诗,就能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就能知晓诗人在撰写这首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人之一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也要珍惜当下的光阴,在忙碌喧嚣人生中、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守护内心的宁静,感受生命的真谛。

一首古诗,就是一个诗人一部分的人生经历。唐朝是一个文化达到鼎盛的朝代,撰写唐诗的诗人,一个个都是人才,诗句又好听,我超喜欢他们写的诗,朋友们,你们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