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禁止掐尖!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事关教育,九部门发文!信息量巨大

禁止掐尖招生、消除大班、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

今天(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县中提升计划”明确指出,“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

此外,“县中提升计划”还明确,加大县中教师补充力度,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对恶意从县中学校抢挖人才的,停止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信息量巨大,咱们一一来看。

学霸不愿在县城上中学了?

说到县中,就不得不提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县中塌陷”

“但凡有点办法的家长,都会努力把孩子送去市里或省城读书。有的是在那里买房,有的是全职陪读,老百姓为这种教育付出了很大成本。”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今年两会期间,又一次提到关于“县中塌陷”的现象。

近年来,唐江澎观察到,某地区县域内考上名校的高中生寥寥无几,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基本上没有。

《民生周刊》记者查阅发现,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一份提案也提到这一现象:往日遍揽全县优才的县中,如今却面临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不断流失、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的处境,甚至局部出现了“县中塌陷”。

民进中央的提案,调研了某省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数据显示,该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没有一个是在当地高中读书的。

数据的背后是,近10年来,不少地方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情况下,出现了高中跨区域招生现象,这一现象,随着各种新体制学校的扩张而愈演愈烈。

留不住老师,生源质量差,县中进入双重困境

“虽然给了编制,但很难招到老师”,广西河池市凤山高中校长黄世毅也曾发愁,由于待遇、环境等各方面没有城市好,凤山高中即使招到老师也很难稳定下来,年轻的老师一般待两三年就会辞职。

“好的生源都被其他高中挑走了”,他说,凤山高中作为家门口的学校,学生只要可以读的就都安排他们来读书,所以生源质量比较差。近两年政府对学校加大投入,同时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困境逐渐突破。

从辉煌到衰落,不少县域普通高中仍在困境中挣扎

甘肃省某县一中是2005年重建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0多年来一直执行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收费标准(每年每生1360元),此标准始终没有提高,学校建设既无政策扶持,又无项目支持,只能维持办学,办学条件改善只能靠争取到的零星项目资金解决,学校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此次公布的“县中提升计划”

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县中生源流失?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为坚决遏制县中生源流失,这次“县中提升计划”主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对加强招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明确各级招生管理责任,提出各地要在落实县级招生管理责任的基础上,切实强化省级统筹责任和地市主体责任,严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全面落实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政策;

二是强化招生工作监管,要求各地全面建立地市级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省级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切实加强招生计划和录取过程管理,加大对违规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是增加农村学生升学机会,提出“十四五”期间高校招生有关专项计划将继续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予以支持。

此外,《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此次“县中提升计划”还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深化招生管理改革。要求各地全面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录取模式,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各地促进优秀人才合理流动,防止县中优秀人才流失;加大县中教师补充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培训,保障教师待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县中教师队伍。

三是改善办学薄弱环节。要求各地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全面化解大班额,有效控制大规模学校;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实验设备与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改善学校食宿卫生等生活条件。

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各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优秀教学成果应用,完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

咱们再具体来看这次的

“县中提升计划”中

大家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如何加快消除大班额和有效控制大规模学校?

近年来,各地综合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在化解大班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为9.45%,比2017年下降了近21个百分点,但中西部地区大班额比例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方还存在大规模学校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也不利于学校管理和学生身心健康。

对此,“县中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

一是加大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实施力度,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普通高中新入学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5人。

二是对现有的大规模学校,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规模压减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化解大规模学校,并随着办学规模调整,优化校舍资源配置和功能结构,有效改善教学条件和学习生活环境;严禁随意撤并县中,新建普通高中规模不得超过3000人,防止出现新的大规模学校。

“县中提升计划”在加强县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

为推动解决县中教师总量不足以及招聘难、留不住等问题,促进整体提升县中教师队伍素质,“县中提升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县中教师补充力度。要求各地严格落实中央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统筹管理的相关规定,依照标准条件及时补充县中教师。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大县中教师培养力度。同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挤占县中教职工编制或长期借用县中教师,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

二是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要求各地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县中倾斜,合理核定县中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

三是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对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恶意从县中学校抢挖人才的,停止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四是提高县中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组织开展县中校长和教师骨干示范培训,省级组织县中校长和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教研部门要配齐普通高中各学科专职教研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县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在提高县中经费投入水平方面提出了哪些政策要求?

针对部分地方存在的县中教育经费投入水平总体偏低,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县中提升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障措施。

一是提高县中投入水平。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力度,并向县中倾斜。

二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要求各省(区、市)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办学成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学费标准定期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省、市两级要加大对欠发达县区经费投入,确保县中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到校。

三是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实施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县中占比超过了

半壁江山!

重振县中,刻不容缓!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今年3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全面提升县域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是今年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从数据中也可见一斑: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学校1.42万所,其中,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7243所,占比51%,在校生1468.4万人,占比59%。

县域普通高中规模超过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总数一半,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办好县中对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带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和人才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针对提升县中质量的重要性,很多专家学者都引用了出自《史记》的一句话:“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是连接、打通城与乡的关键区域节点;县域普通高中是城乡教育的纽带,对县域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稳定县中、支持县中、提高县中的教育质量,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县域高中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把这一龙头建设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县中发展,事关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布局,事关教育公平,事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确立县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振兴县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县中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

好的教育生态,不应是一个学校站起来,一片学校倒下去,而应是百花齐放。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