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职务与职级并行, 为什么实施中有人叫好有人憋屈? 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还有多远?

在2019年新的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后,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政策也同步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主要是在取消原有非领导职务基础之上设立公务员职级。

设立职级主要是解决公务员晋升天花板的问题,公务员的职级和职务可以相互晋升或转任。因为公务员职级的职数比例要远远大于原有非领导职务职数比例,所以也可以看作是对非领导职务的扩编。

晋升职级,不仅是经济待遇的提升,也是晋升更高职级或职务的中间跳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就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出台后,各地的具体操作是怎么样的,职场上的人们反响如何,到底激励了哪些人呢?到底又有哪些人感到委屈呢。

一、职数限制和多职级的阻力

在职级设置中,每一职级都有比例限制,而且职级的比例是按单位的级别来定的。这也就是说,单位的行政级别层次越高,职级比例数就会越高。除了比例以外,最主要的是单位的编制数,编制数越多整个职数也就越多。决定晋升难易程度的主要是晋升职数的比例。

在副省级城市或者省级及以上机关,对客机层面职位数量不做具体的规定,而地市级及以下机关,1至4级主任科员占60%。,所以,在地市级以下机关能够突破一级主任科员到四级调研员以上职务与职级的人数还是有限的。

在区县级所属机关单位中,职级数量的扩大对于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呢,总体指数还是有限,能够突破科级的很少。而且在近些年新入职的人员,普遍学历层次都比如高层级部门弱,所以相比起来,就只能望洋兴叹了,所以遴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很多人都愿意参加公务员遴选考试。

二、套转晋升过程中的一些不顺畅

在职务与职级并行之前,是有职务与职级并行的试点,主要是在2015年试点的时候,达到了一定的晋升年限,可以直接享受待遇,并没有涉及到职数比例的限制。在2016年开始实施现有的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也并没有于2015年试点完全衔接,这也就是说,2015年和2016年以及2019年的相关规定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些困扰。

因为2015年实施的过程中,不限定职数比例,按达到年限直接晋升,基层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干了很长时间的科员,这样就造成了在新的职级并行之后,职级超配、等待消化的局面了。在一些基层,单是解决2015那一批老正科、老副调研们都不够用。

同时,不管是职务序列还是职级序列,都会涉及到跨级清零的说法,这也就是说在公务员从科员晋升到四级主任科员后,其任职四级主任科员的时间以实际开会的时间计算,并没有累计工作年限一说。言外之意,两年的科员和十年的科员晋升结果是一样的,都只能晋升到四级主任科员。这也使得在基层,只能将年限较长的人优先晋升为四级主任科员,后期再将年限短的人晋升。

三、研究生的转正任职定级困扰

在公务员转正任职定级规定中,有明确的规定,没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如果是研究生学历,可以直接定四级主任科员,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可以参照本机关同等资历人员来转正定级。

但真正操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得在转正定级的时候,单位的自由裁量权还是比较大的,使得很多同一批入职的人转正定级的结果不一样,有些不管是有没有工作经历,都定四级主任科员,有些则是根据工作经历来转正定级。

同时,现在从四级主任科员晋升到二级主任科员需要的最短年限是四年,之前的副主任科员到主任科员最短晋升年限是三年,这也就是说,从原先的副主任科员到主任科员的三年,被延长为四年,中间还不能有任何的组织停顿。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任职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很多人都无法在四年内完成,很多人都会被拖到五年。这也使得研究生学历人员入职机关单位后,本身的学历优势被打压,干部容易老龄化。

总体来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还是非常有效的,提升干部待遇和激励其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措施。与公务员相类似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人员也期待能够有公务员一样的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事实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人员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已经经过了试点,并在今年的二月出台了推向全国的政策性文件,从二零二二年一月,企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政策将全面在县以下事业单位中进行,后期将推向全部的事业单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