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小学生入学年龄有变动, 只按年限不按月份, 家长们却还不满意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是一场需要耐力和方法的比赛。可是,现在许多家长出于“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揠苗助长。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缓解家长的教育压力,教育相关部门对于小学入学年龄有统一规定,确保所有适龄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小学。

但很多家长非常着急,认为自家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完全有能力提前上小学。所以,有些家长提出,何不取消小学生入学年龄,只要家长愿意,就可以将学生送入小学就读。对此,教育部给出回应。

小学生入学年龄有变动,教育部给出回应

按照我国教育统一规定,一年分为两个学期,九月份是上班学期,第2年的三月份是下班学期。小学生满6周岁以上才可以读小学,以九月份秋季入学为准,也就是说,8月31日之前的学生才可以按时入学,之后的学生需要再等一年。

这引起了很多家长抱怨,如果因为学生晚出生几天,就要比其他学生晚入学一年,这未免有点不公平。教育部接收到家长的意见后,决定将改动小学生入学年龄,只按年限不按月份,将原本入学时间延后到12月31日。但针对这项改动,许多家长却还是不满意。

针对小学入学年龄的改动,家长们感到很矛盾

其实对于小学入学年龄问题,很多家长都感到十分矛盾。如果取消小学入学年龄限制,没有门槛,只要家长愿意就可以将学生送入学校,确实会满足“鸡娃”家长的想法。比其他同龄人早上上小学,就不会输在起跑线。

但同时家长也感到很担心,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如果太早进入小学,万一跟不上学习进度该怎么办,无法适应小学生活,反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于是,不少家长陷入矛盾心理。

事实上,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它特有的意义,家长实在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只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按照规定教育学生即可。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开端,也是正式开启学习生涯的第一步,确实非常重要。家长真正要在意的,应该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生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进入小学后,学生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要遵守学校的纪律,不能像幼儿园一样,到处乱跑。家长要和学生强调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在学校里,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听从老师的管理,这样可帮助小学生在入学后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上小学后,很多事情家长都不能代劳,比如系鞋带,叠被子等生活琐事,在家里,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书包要自己收拾,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从而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

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在幼儿园阶段,教学方式多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到了小学之后,学生要坐在教室里听课40分钟,刚上小学,很多小学生坐不住,出现不愿意上学的情况,所以家长要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能够静心的坐下来,比如看书、搭积木、挑豆子等,引导小学生适应课堂生活。

此外,家长提前调整学生的作息时间,尽量保持与学校保持一致,尤其是饮食和睡眠时间,每天早上固定时间内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后中午和晚上都按时吃饭,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学生保持同步,这样进入小学生后,学生就不会因为赖床,导致上学迟到,或者不适应小学时间作息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小学阶段非常重要,这点毋庸置疑,也理解家长王子成龙的心情,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提前上小学,以6周岁作为节点,是非常科学的,符合学生大脑和身体的生长规律,所以,家长不如静下心来,为学生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合适的时间再送学生上小学。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