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语文课不是数学课, 现在不是过去, 语文老师, 不能一讲到底

晚上,辅导儿子的语文功课,发现他的课本上批注得密密麻麻,语文作业也是照着课本上的批注抄写一遍。询问了儿子后,我才知道儿子的语文老师上课开讲,一讲到底。学生们呢,端坐静听,手记笔录。

传统中的教学活动,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我上小学,上中学,都是这种教学模式。那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也就是把书本上的或者教参教案上的所谓的知识搬运过来,灌输给学生。学生呢,照单全收,死记硬背。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知识虽然很重要,语文的相关知识都很重要,要抄写,要积累。比如生字词等语文知识。不过过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需要老师传授。但是现在呢,网络已经普及,只要学生上上网,需要的知识都可以搜罗过来,因此语文知识基本上无需在课堂上讲授。

至于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根本不能搬运现成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言语生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既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更包括必须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

令人惋惜的是,时至今日,有的语文课堂,还是老师一讲到底,尤其是有的农村学校,依然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或许有人会说,老师讲解有什么错误,教无定法嘛。但是我要说,有些理科有时候确实需要老师讲解,比如数学课,老师讲一个定理公式,示范一下解题方法,学生们照着葫芦画瓢,加以适当的训练,就可以提升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但是语文课不是数学课,老师讲什么?讲套路答题的方法吗?语文课的核心是读,不是讲,而且是教师组织引领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如果语文课还是停留在搬运知识的层面的话,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可能有较大的提升。

本人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教学生学习语文如同教学生游泳,不能教师一个人在水里扑腾,学生坐在岸边观看,这样的做法,教师累得要命,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好的做法是,把学生们赶下水里去,引导他们自己去实践,去学习,去体会

个人观点:语文课堂教师要少讲精讲,更不能一讲到底。而是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