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不能随便补课后, 家长反而焦躁不安? 知名教授道破其中的无奈

几十年前,上学对于多数同学可能还是“放养”的时代。那时候家长们对成绩的重视程度,可以用“平常心”来形容。

只要将子女送到学校,其他关于学习的一切,几乎就要看老师是否严格,和学生是否足够自觉了。如今,孩子们的学习模式和状态有了截然不同的一面。不仅学校对教学抓得更严,连家长们也主动开始“鸡娃”了。

学生不能随便参加补课,家长反而焦躁不安?这种心情外人很难理解

在补课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家长们对分数的态度多半有那么点“听天由命”。如果自己文化水平不够辅导子女,最多也就是监督他们学习,其他的只能看他们自己了。

自从校外补课这种“开小灶”的方式盛行起来,让很多家长“看到了希望”,宁愿花费昂贵的课时费,也要送学生去补课班。

笔者也有一位在小学的亲属,根据他的描述,班里同学没有几个不补课的。但补习成风带来的弊端,却是多方面的。去年夏天以来,校外培训“限制令”有效缓解了这种情况。

按照要求,中小学学科类的补习时间有个很严格的规范,休息日及寒暑假主要是用来让学生放松的。多地强调任何变相补课也在管理的范围。

学生们不能“随便”参加补习之后,有了更多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内卷”也不那么严重了。但其中一些家长反而变得焦躁不安,这种心情让外人很难理解。

孩子已经那么累,家长依然执迷于补课,老教授道破其中的无奈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已经意识到,学生们的竞争压力要远远超过从前。有位高中生的父亲拍下女儿高一的学习状态,看到她凌晨1点还在写数学题,真是叫人心疼。

而初中和小学生虽然不至于熬夜到这么晚,依然不会很轻松。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们抱怨现在的学生负担太重。

可不知是不是出于“画地为牢”的心情,校外补课班“大势已去”之后,很多家长依然还执迷于补课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已经那么累,难道他们就不心疼吗?

看到不少家长还在到处试探是否有老师愿意在假期补课,一位老教授道破其中的原因,他就是浙大的“网红”郑强先生。

在经受采访时,他也谈及了自己对校外补习热度的见解,说得真是“一针见血”。他认为,家长们之所以这么执着,说到底是生怕他们被“甩下”、被分流。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长,他们认为学生能够“出人头地”唯一的指望就是考高分,所以会要孩子“拼命学”。而只要有其他同学在补课,家长就会很担心自己家学生落后了。

所以,补课已经远离的它原本的初衷,不再只是后进生为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而选择,而是家长的一种无奈,特别是本身不太懂得学习的父母,不送他们去辅导班会更加迷茫。

与其重视分数,不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补课

家长们的执着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许是习惯了“你追我赶”,当学生们补课被进一步规范,学习节奏逐渐放缓下来,反而令一些家长“不安”起来。

因为这样的话,可能那些天赋高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更容易超越普通学生。这些家长之所以很担忧,其实内心可能也清楚,自己孩子学习水平有限。

不能随意补课以后,谁是真正的学霸往往才会逐渐显现出来,靠补习维持成绩的同学,也露出了真实的能力。所以,这要求家长们正面看待学生的成绩。

与其只是注重分数,生怕学生因为没补课而落后,不如把目光放远一些。升学虽然重要,但一个学生的个人发展中,性格、综合能力和持久的学习能力才是关键。

家长们需要重视起“学习能力”的培养,它跟分数并不等同。即使是考上名校,毕业后同样有难以适应职场的学生。而补课也并不是保证成绩和学习水平的必要条件。

家长们需要用更冷静的态度去对待子女的真实能力,相比分数,更需注意培养他们对学习这件事的持久动力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话题:你认为这位老教授对补课的理解正确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除)#知识红人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