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颜建国: 是阅读, 让我的写作火焰熊熊燃烧

没有读过大学中文系的,不知道是否听说过闻捷这个诗人?

在现当代中国文坛,闻捷只是一个二流诗人,虽然他的长诗《复仇的火焰》与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成为十七年文学中叙事诗的代表作,但究竟没有打败时间的突出影响,只能成为中文系学生的教材了解和浅知,或许当代诗歌研究者知道多一些,这就已经不是影响文坛的重量作品了。

我读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长诗大约13岁,时间在1980年左右。那时,我在读初中,学习时好时坏,在预选人数约占全班六分之一的队伍里没有优势,因此放任自己处于愿学就学、不学就玩的格局里。

在尖子生们加班加点背书做习题试卷的时候,我和关系好的几个同学逃课到野外洗澡摸鱼甚至偷苹果之类的事都干过;下雨的秋日,因为不能外出疯玩,我就躲在自家西屋里翻看父亲的藏书,其中最有兴趣的就是闻捷的长诗集《复仇的火焰》。

闻捷因 在五七干校劳动受迫害于 1971年初春打开煤气自杀身亡,他的长诗集《复仇的火焰》是1962年作家出版社的版本。我不知道这两部诗集是如何由山东师范学院图书馆来到我家的,猜想那时候父亲在济南读中文系,或许就是因为喜欢读诗而节约口中饭购买的个人珍藏品。

这两本书都厚而旧,翻开的时候一股潮霉味,并且句子都大弄不懂,于是我结合这看过的现代国共战争片读完了这两本懵懵懂懂的诗歌作品。那些天床上、屋顶上经常可见我歪歪斜斜读书的身影,我家西屋北角有一个上木梯挡雨的开口小屋,向光又安静,于是成为我悄悄读书的首选。

在那个没人指导课外阅读的年代,我几乎全凭兴趣读完了这部长诗集。除了关心主要人物,就是一目十行地找情节,用当下比较规范的用语就是速度与跳读。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为了喜欢战争故事而翻读。即便这样,在很多同龄人专心于中考课本的时候,我却意外地吸收了长诗情与边疆美,或许我的写作爱好与固守就是那时种下最早种子的,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机缘罢了。

时至今日,时间过去三十多年,《复仇的火焰》中的人物除了记得青年牧民巴哈尔、匪首忽斯满两人外,其他人物已经忘到九霄云外;具体的情节尚记得是人民解放军平定新疆忽斯满叛乱之事,具体情节已经无影无踪了。但是,时至今日,我仍记得在初中时候读过长诗《复仇的火焰》,知道众多现当代作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叫闻捷。这本书打开了我课外阅读的爱好与新路,让我知道阅读是上学之外十分有趣的一件事。

高中毕业,应该是抱着作家梦去泰安师专读两年中文系的。毕业以后当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寻找有写作潜质的少年;到机关从事文秘和教研工作后,也十分喜欢有写作特长的同行人,试图通过自己的鼓励让他们比我走得更远些。以后,看到闻捷和戴厚英的曲折恋情,看到戴厚英的苦心之作《人啊人》,1996年8月得知戴厚英被多次帮助的同乡青年陶锋贪财杀死,当时恨不得拿起一把尖刀把陶锋碎尸万段搅成肉泥。

因为相信文学可以改变灵魂,于是坚守读书与写作。虽然自己材质愚钝,远远不会走到闻捷的抵达高度,但我相信:文学是火焰,它可以照亮人生和世界。为了世间的光与暖,我应该坚持在春风化雨这一边,虽然,可能有些苦与憾,但是,今天种下的每一粒希望的种子,都会变成明天灿烂的光与剑,让爱满人间。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