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部要求全面落实“公民同招”, 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指出,2022年要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指导各地完善学校划片政策。

“公民同招”又称“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是指公办和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

记者注意到,为抑制少数学校愈演愈烈的提前“掐尖”招生行为,“公民同招”已连续两年成为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且实施力度在不断增大。

受访者供图。

“公民同招”带来哪些变化

近些年,民办学校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即使这些民办学校意味着更高昂的学费支出。

“要是在往年,有小升初孩子的家庭现在都会非常忙碌,家长们会选择先报考民办学校,如果民办学校未录取,再正常报考公办学校。”长期从事教育行业的许先生对记者表示,今年实施“公民同招”,除了已经陆续在实施的省市之外,其他城市的家长们可能都需要观望一下各地的新规。

“去年,为儿子上学的事,买了一个学区房。但当时还是准备让孩子先考民办学校的。”家住北方某四线城市的田女士对记者表示,一是想给孩子一个双保险,二是听说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高一些。

山东济宁高新区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校长游小云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选择优质学校是不变的追求,“公民同招”可能会增加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困难。但对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来说,这是一项利好政策,将极大地纾解他们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焦虑感。

游小云预计,未来民办学校招生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质量也将降低,招生方式受限后,管理难度也将加大。

参考率先实施“公民同招”的上海情况看,各地落实政策前需要做的“功课”还很多。根据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海小学升学登记人数16.77万人,民办报名人数为3.74万人;2018年实行新政后,升学登记总人数为18.04万人,而民办报名人数仅为1.99万人,下降47%。

对此,游小云建议:“公民同招”这一政策势必增加热点公办学校的生源扩充压力,一些公办学校应提前通过扩班、改建教室来增加班额或者租借场地办学来缓解生源压力。随着公办名校生源数量压力增加,师资需求也需进一步增加。

公益性原则如何实现

2020年开始,上海民办中小学校招生就开始采取“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措施。有意愿就读民办学校的,需要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上填报志愿。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根据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央[2019]26号》,其中早已明确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的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全面落实“公民同招”对于面向幼升小、小升初的培训机构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没了民办学校的提前招生,这些培训机构也就没有了市场

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游小云认为,政府的责任就是要努力推动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让义务教育回归公益属性。公民同招、公办民办学校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等规定体现了对义务教育生命属性的诉求,即创造良好教育生态,更公平、更均衡、高质量地发展。

一些家长和学生具有“公办保底,再搏民办”的优势,本身就缺失了相对公平公正。业内人士分析,“公民同招”之后,对公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将成为发展趋势,教育资源相对公平正在加速实现;此外,“公民同招”进一步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给极度“内卷”的学生家长和学生们减负。

■记者:刘天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