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双减”后教师负担重, 身体累, 焦虑增加, 应切实重视给教师减负

近日,两会上委员们就“双减”以来教师的工作现状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们更累了,负担更重了,工作时间延长了,焦虑情绪困扰着教师,已经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

“双减”后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课后延迟服务的开展,要求学校在发展学生兴趣等方面开展各类活动。

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代替单一的作业练习,这对于目前的教师队伍现状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一专多才,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1

目前过于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一专多能的教师不多见了,难以适应课后服务的需求。

过去的师范学校教学内容都是普通专业,学校针对中小学教师奇缺的现象,培养方向注重的是一专多能。

虽然他们只有中专文凭,但是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两样特长主动跟相关老师学习。

有些学识简谱、拉乐器,有些学画画、素描,还有些学习体育方面的基本技能。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学校就是多面手,不仅主课教得好,副课也能拿得起来,一人顶两个人用。

而如今的教师虽然都是本科生,研究生,但是他们在学校只是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其他的基本不会。

只讲术有专攻,却无学有所长。对于分配给他们的课程,如果与自己专业不对口表示不会教。

而课后延迟服务开展以来,却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特别是小学班额大学生多,能够有特长的学生并不多,其余学生就要老师领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这时候教师就变成了保姆+看护+教师+活动策划的角色,活动效果还要进入教师综合考核,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吃力,继而产生焦虑情绪,在加上工作的双重压力,让许多教师感到自己力不从心难以胜任。

2

只重视家长的情绪,忽视教师的感受,工作时间的延长让教师疲惫不堪。

目前学生在校时间基本在10个小时左右,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6点多回家,中午只有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种师生被迫同时加班的局面,让教师脑子中那根弦崩得紧紧的,因为只要学生在校,安全问题就不容松懈,这样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的情况,导致教师身心俱疲,工作效率也有所下降。

出台这样的政策只考虑了家长没有下班孩子无人照料的困难,就没有考虑到教师的情绪与困难,教师也是家长,他们的孩子谁来看管?

有人说自从课后延迟服务以来,女教师离婚率有所上升,虽然真假难辨,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为了解除别人家的后顾之忧,却无暇顾及自己家庭的正常运转,家庭矛盾频发,这也是教师产生焦虑的又一个原因。

3

在推动双减工作落实中,编制没有增加,工作量却增加了,加大了教师精力的损耗。

教师在校时间延长了,工作量加大了,以前的家庭作业由家长督促完成,如今家庭作业一词已经逐渐消失。替而代知的是课后延迟作业,有作业布置教师就需要批改。

批改作业一天两次,一个数学老师如果代两班课程,一个班按50人计算,两次就要批改200多本作业,何来时间备写教案,更没有时间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只能按部就班的教授知识,这样的教学状况长期下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导致教学质量出现下滑。

顾此失彼,就是双减以来学生成绩普遍出现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4

以往各类教培机构承担的一些工作转嫁给了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疲于奔命。

双减后,只是提出减轻学生校内外负担,还孩子们快乐童年,甚至有些人士提出课间十分钟听不到学生嬉戏玩闹的声音。

自从“双减”出台之后,中小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及目标并没有改变,人们对教师工作的期许没有改变。

由于学校教育成了学生目前学习的主课堂,家长们的期望全部放在教师身上,压力也随之而来。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殷切期望,教师需要在课堂內外付出更多的精力。这种马拉松式的日常教学工作造成师生彼此厌倦,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5

要解决这些问题,把教师从这种情况下解脱出来。

第一就是增加学校教师编制,可以允许学校聘请有资质的代培教师。替代教师完成课后延迟服务工作,资金由地方财力和受益学生双方承担,让教师职业名至实归。

其二就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课后延迟活动中来。比如热心家长,工、青、妇,社区里面的志愿者,一些特长培训机构的教师、退休教师等等都是可以加入到这个行列里面来。既让学生与各界人士有接触的机会,又拓宽了活动内容,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活动起来才能兴趣盎然。

第三提供有效的激励政策,保障教师的劳动有所回报,不要让他们流汗又流泪。

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能够被认可,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尊重,这样才更具人性化。

无论什么样的服务如果长时间开展下去,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和回报,是无法顺利走向更远的前方。

大家说说,是不是这个理?欢迎留言评论+关注,我是教育的岁月晴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