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牛津第一, 16岁上大学”28岁女生被骂学术媛? 评论区炮火连天: 你给人提鞋都不配!

少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有没有听过“什么什么媛”,“某某媛”之类的字眼?

奈何少女村儿里才通网,冲浪速度慢。

所以昨天才注意到,不过以前貌似略有耳闻。

因为人们好像给这个词赋予了某种不太好的含义......

少女第一次看到媛这个词出圈,是看到了一条热搜。

之前网上有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文章火了!

有这么一位网友,他声称斥巨资500元潜入魔都名媛群,带大家走进真实的名媛世界。

结果发现,这哪是什么奢华上流的群,分明是一个高配版的拼夕夕群。

里面六个人喝一杯咖啡,三个人合拼一条丝袜……

轮流拍照,然后发到社交媒体上。

从此,“名媛”二字成为全网的嘲讽,渐渐退出了网络。

不过它之后又火起来的时候,含义好像更加的富有恶意了。

首先是“佛媛”。

少女查了下资料,最早是在去年的时候开始批评“佛媛”。

那时,某书、某音等平台,都封了一些与“佛媛”相关的账号和文章。

并且后来连佛教协会也开始批评“佛媛”。

但是在当天,“佛媛”的当事人澄清说,自己的照片是被恶意炒作的。

她只是跟着他妈妈到灵隐寺礼佛、献香油,然后她就穿了旗袍,也觉得比较好看。

于是照片就被疯狂地吐槽甚至谩骂。

而她真的因此而受到了各种的骚扰,她的号被封了,她也被人肉了。

家人的信息也被流露出来了,自己的精神状态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这个少女了解得不多,也难以发出公允的评价。

再然后就是“幼儿媛”。

之前有条新闻,女子跑到幼儿园门口大秀性感。

还有视频配文:“佛媛”刚走,“幼儿媛”又来了!

露肩短裙黑丝袜,露出大腿整理书包鞋子——而书包标签都没拆……

全套网红风的表演,里外透着大写的“假”字。

目击的幼儿园家长表示,该女子和四五个摄影师拍了一下午,后来在家长们的劝说下才离开。

别急,这还有更离谱的,“校医媛”......

去年某高校一位美女“校医”,在操场上身穿白大褂和黑色丝袜。

少女看到这样的一幕,好像上次接幼儿园放学的女网红啊。

也是利用同样的配方,不过这次换成了新的职业——医务工作者。

有网友表示:又是一个想当网红的“医务媛”!

眼尖的人怀疑这些“媛”“幼儿媛”都是某家网红公司孵化炒作的。

少女觉得,你脱下白大褂可以这么拍。

但是一旦穿上白大褂就是一件严肃的事!

这些“校医”搭配上黑丝高跟鞋,就是对医务人员的不敬!做网红起码得有底线吧!

从这以后,“媛”这个词就在它的本意上愈走愈远......

媛,在《说文》中解释道:媛,美女也,人所援也。

字字透出美好的寓意。

在许多社会现象的发酵下,它偏离了它的本意。

以至于带有真正含义的人出现时,人们都迷失了双眼。

在3月14号,有位微博博主朱朱发了条推文,结果被骂上了热搜。

“今天,我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系毕业了。学海无涯,未来的我,还会继续在牛津,攻读数学博士。虽然,拿到了牛津200%的博士奖学金,可是,依旧不得不承认,华人女性在数院真的是,少数又少数群体。”

简直想把优秀给她刷满屏幕,但这时候,听到居然有女生在牛津数学系出了成绩,还在金融圈工作过。

一些男的闻着味儿就来了,开始轮番挑刺质疑。

有的质疑她履历作假,才28岁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经历。

有些大V质疑她学习、工作和成长的时间线,评论区质疑她的学业,认为没有数学建模这个系:

“数学建模最多是个专业,不是系,编的时候能不能专业点。”

“真正清华北大的学霸都不会炫耀自己的。”

还质疑这么漂亮的女生怎么可能会去学习数学呢?

呃,这些人的思想是活在石器时代吗......

于是她被围攻,被称之为“学术媛”。

还有位数学大V出了一道数学题,想试试这位女博主的深浅。

结果人家朱朱回复了解题方法,还提出题目条件不足。

数学大V这下承认了,女孩应该是真的数学系毕业的,而且功底相当厉害。

而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朱朱也发声了。

少女仔细看了下她自述的经历,确实,这种开了挂的人生,一般人还真无法理解。

“20多岁,在高盛摩根工作7年,还在牛津读博。”

“2004年,我十岁,因为调皮被校长从小学退学,开始了在家自学的生活。”

“2006年,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国际高中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2010年,我如愿考上牛津大学,16岁入读牛津数学系本科,成为当届最年轻的华人女性学生。”

“2011年,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实习,在伦敦的投行。赚到自己第一个10万,我也想成为那个改变世界的人。”

“2014年,在牛津完成学业,作为年龄最小的应届毕业生,一头扎入华尔街。”

“2017年,第一次跳槽,从摩根到高盛,有了自己第一套房子和第一辆车。”

“2019年,下班的间隙开始做数学题,看研究,在机场,在餐厅废寝忘食地学习。”

“2020年,再次收到牛津大学录取,回到牛津读硕士,并获得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

这经历,说是做梦都算得上是高配了,可这就是人家真实的履历。

别的不说,光是那点自己在家自学考上了国际高中,就比少女我强......

少女属于是,你敢把我放在家,我就能给你玩出花的人......

羞愧羞愧。

看到这里,有些人或许该反思反思。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本来美好的字眼变成了做作、引流又下头的代名词。

少女觉得,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女性更“虚荣”、更“无脑”,更爱在社交平台上“自我展示”。

而当这种偏见,遇上媒体缺乏客观事实的传播,再以带有倾向性的表述进行报道时。

自然引起网民反感情绪。

那我们就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能仅仅因为一些想方设法吸引流量、获取利益的人。

就污名化“媛”这个称谓,甚至让大家否定所有的“媛”,这是不正确也是不公平的。

让“媛”字不再污名化,回归字面原有的真义,或许是当务之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