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寒门贵子”的心酸: 为躲“吸血鬼”父母, 北大博士后拒绝回国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孝”是中华炎黄子孙刻在骨血里的礼仪准则,古人还将孝顺的行为分成了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不苛待他们,最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养老送终”定义了孝与不孝的界限,换言之,不给父母养老送终就是板上钉钉的不孝,可,真的是这样吗?

当“北大博士后”与“拒养父母出国消失20年”这样的字眼放在一起时,你的道德天平又会下意识偏向于哪一边呢?

2019年,地方电视台刊登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求助者是一位住院的病危老母亲,而寻找的人,就是人们口中为逃避赡养父母之责,而逃到美国的儿子王永强。

社会舆论一边倒,本着“道义”与“人伦”的准则,所有人公然对王永强进行“狙击”。

但从始至终,王永强未曾为自己发言,只留给众人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便再也没有音讯。

这话听着,似乎他有着很大的苦衷。过了没多久,一位亲戚站出来澄清了事实,公众又纷纷站队王永强,舆论的风向终于回归到本来的位置。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起伏的局面?王永强又为时隔多年仍不肯回国为双亲养老?

这种现象,对于中华传统的“孝道”又会有怎样的警醒意义呢?

寒门学子的孝顺

1969年,王永强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异常贫困的家庭,家中共有三个孩子,王永强上面还有哥哥和姐姐。

所以,王永强的到来并没有为这个家,为父母带来什么喜悦,相反,一家人开始为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发愁了起来。

王永强就这样,开始了以后“莫名其妙”的处境与生活。

在那个年代,一般的穷人家通常都为吃饭而发愁,更何况王家还是有名的贫困户,一家人仅靠父亲王纪生卖老鼠药维生。

王永强出生没多久,哥哥被查出患了小儿麻痹症,这种病需要有人全天候照看着,所以,尚且还需要母亲照顾的王永强,就得无奈为哥哥“让路”。

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已经是穷得揭不开锅。

对于这些,当时的王永强什么都不知道,他也总是那个平日里笑得最无邪的孩子。

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和哥哥姐姐一样,背起了简易的小书包,很快,王永强便展现出学习方面的天赋,成为班里最聪明,最爱读书的小孩。

这份优秀也一直伴随着王永强的学习生涯。

不同于其他孩子,王永强喜欢学习,热爱读书,他常常跑到别人家去看书,或者借书回家读,从书本中,王永强逐渐对“外面的世界”清晰了起来。

王永强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也是适合自己的唯一通路。他发愤图强,总是拿到第一名的成绩,从小到大都是如此。

但是,随着自己越来越大,父母面对他一次又一次兴高采烈地拿回来奖状与成绩单,慢慢犯了难。

上学这件事,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哥哥姐姐早已在本该继续读书的年纪辍学。

对于王家的孩子来说,似乎学习是一件有尽头的事,可这明显与王永强认知中的“学无止境”截然相反。

然而,这又怎样?父母的阻止还是没有缺席,王永强不止一次被父母耳提面命地训斥,让他打消学习的念头,跟哥哥姐姐一样尽早打工补贴家用。

王永强跟父母反抗过很多次,可就算哭着求着,也不管用。

从那时起,王永强便知道,读书这件事不能放弃,而且只能靠自己。

那段时间,王永强不顾父母反对,依旧背起书包去学校,父母说不给他零花钱,他就在放学之后捡破烂,学着村里大人一般卖废品,有时候还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捡到一些没用完的铅笔文具。

上中学的时候,王永强具备了一些劳动力,他放学之后不回家,去打工赚钱,寒暑假也一样。

那时候学校离家里很远,他没有跟父母开口要钱买自行车,就自己每天走几十公里路去上学,每天早早出门,不管刮风下雨,从来不请假。

王永强知道自己家里穷,平日里都非常省着花,为的就是不跟家里要钱,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他也只是穿着单薄的衣服。

然而,他面临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毕竟学费还需要家里出。

父母本就不同意他继续花钱读书,眼见王永强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父母竟然在没有告诉他的情况之下,来到学校为他办理强制退学。

其实,父母只是看到了上学需要花钱,完全不知道,此时王永强的成绩非常优秀,回回都能拿到奖学金。

在王永强的拼命抵抗下,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学习梦。

王永强也不知道,这样与父母对抗的局面会坚持到什么时候,他只知道,自己是对的。

1987年,王永强参加完高考,一举考上了苏州大学,得知自己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王永强喜极而泣。

大学生在村里,乃至镇里都是极其稀有的,那时候谁家出了大学生,可真是一件大喜事。

这不,好消息不胫而走,邻里街坊纷纷来到王家道喜,夸父母教育得好,这对父母竟然也毫不心虚地接受了这份荣誉。

很快,恭贺的人离开后,父母又似乎变了一幅模样,他们再次对王永强说,家里没钱让他上学,还是别上了,打工赚钱吧。

王永强怎么也没想到,如今自己争气了,父母竟然还没有打消这样的念头。

那一次,王永强彻底对父母失望了。

所幸,学校特意为王永强免除了学费,另外还提供了生活补助,王永强可以继续学习。

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勤工俭学,经常主动往家里寄钱,当然,这也是父母得知他打工赚钱之时,提出的“要求”。

他们连学校补助了每个月4元的生活补贴也不放过,要求他一并补贴给家里,王永强每个月只留每天一顿饭的餐费,其余的全部寄回家。

至于寄回去的钱花到了哪里,他从来都不知道,总之不会花在自己身上。

毕竟,大学期间住在远离家里的学校,除了寄钱,他几乎与家里没有什么联系。

太过沉重的孝顺

这边王永强在努力学习,誓要把每年的奖学金都拿到手,而那边,父母却时不时给他找“麻烦”。

因为王永强,王家父母在当地可是“大名人”,夫妻二人平日里仗着儿子的光环风风光光,吹嘘自己。

很快,有不少亲戚,邻里登门提要求,他们为了面子通通答应。

这可是难坏了王永强,平日里父母连个信儿都没有,一有联系,就是提出各种要求,让他帮忙给残疾的哥哥安排工作,给远到不认识的亲戚孩子找关系。

这些哪里是一个大学生能做到的事,王永强多次与父母沟通,但每次都被父母的强势打压,父亲更是说他“翅膀硬了不服管”。

王永强真是一肚子委屈,久而久之,他自己也开始变得压抑,有段时间,他没有再理会父母的这些要求。

然而没想到的是,有一天父母竟然因为这件事,不惜大老远闹到了学校,当着老师与同学的面,说他不孝顺,搞得王永强丢尽了脸,被所有人笑话。

而王家父母闹到学校的事,可不止这一次。

王永强就是在如此压抑的状态下,再次考上了本校研究生,此时,他的奖学金涨到了72元。

其实这些钱,王永强本想自己存起来,毕竟自己也不小了,需要用钱的地方不会少,他也知道,家里没有给他准备他的那一份儿钱。

王永强把奖学金的一部分钱,自己存起来。这件事被父母知道了,他们竟然再一次跑到学校大哭大闹,对他出言大骂。

面对父母的一次又一次无理取闹,王永强开始感到寒心,他不再期望父母的一丁点关心,他以为这样,自己便也不会再失望。

接下来的时间,王永强一门心思扑在学业上,尽可能从学业上收获快乐。

研究生毕业后,王永强考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1997年,再次考上北大博士后。

在这期间,来自父母的“索要”从未间断,只不过,王永强已经变得麻木了。

深造期间,王永强加入北大博士后流动站组织,这里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学霸,就是在这里,他认识了日后的女朋友,她同样是一位学霸。

王永强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段感情,二人相处融洽,王永强也得到了难得的幸福。

但这样开心的事,王永强并没有跟家里说一个字。因为他知道,没有人会关心自己的生活。

所以王永强恋爱,父母都是不知情的,直到二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王永强才告诉父母,让他们来参加婚礼。

而此时,父母再次提出了一个荒唐的要求,他们要求王永强承担他们一路上的费用等等,一共1000元。

王永强见惯了这些“常规操作”,但是他每个月只有120元的补贴,这笔费用他根本拿不出来。

所以,王永强结婚的那天,家里人都没有去,除了一直关心自己的小舅舅。

这件事之后,王永强对父母失望至极,他意识到,在父母眼里,自己其实只是提款机而已。

这份孝顺太过沉重,重到自己已经无力维护那份一直还惦念的亲情。

逃离家人,消失20年

如果一切都向着王永强对家人的最低期待发展,也许这个甘心成为提款机的孩子,会默默将这个身份延续下去。

然而,人性的贪婪太过于丑陋,它甚至会去肆无忌惮地践踏那份忍让。

与妻子组成家庭,让他重新对家人有了定义,弥补了几十年来的情感缺失,他在心里发誓,要保护好这个家。

结婚后,王永强与妻子决定去日本发展,为了事业,更是为了家庭。

可没想到,一向对王永强的生活不管不顾的父母突然再次站出来阻拦,他们害怕王永强去了日本之后再也不管他们,甚至提出要求王永强带着大儿子一起去日本。

这样的要求简直是胡闹,王永强绝口拒绝,但父母变得更加无理取闹,就算在儿媳妇面前,也丝毫不掩饰他们的丑态。

王永强实在说服不了父母,最终答应他们不会不管他们,赚了钱还会给家里盖房子,父母这才“高抬贵手”。

王永强对于家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了他的接济,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但,重要性也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

父母一顿胡闹,达成目的之后,又瞬间消失了,王永强与妻子出国时,只有小舅舅相送。

去了日本的王永强与妻子,忙着事业的间隙,还时刻准备着迎接父母的来电索取。

王永强一次又一次往家里寄钱,之后,父母更加变本加厉,要求他寄更多钱,王永强无奈之下,只好还瞒着妻子寄钱。

久而久之,妻子有所察觉,对于丈夫的无度忍让,她再也无法忍受。

在此期间,夫妻二人有过数次争吵,直到最后,以一纸离婚协议书结束了婚姻。

可就在离婚之后,父母竟然又打来电话要钱,完全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

王永强终于忍无可忍,他对父母,对那个从未亲热过的家已经彻底失望。

自己的事业受到影响,家庭破裂,可尽管如此,还要面对那个“罪魁祸首”,王永强决定,永远与这个家断绝关系。

王永强回国办理了移民美国的手续,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只身前往美国。

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

这下王永强的父母可是慌了神儿了,失去了摇钱树,一家人过度依赖的生活该怎么进行下去呢?

他们一股气找了王永强的同学,老师,同事,甚至还找到了已经离了婚的儿媳妇家里。

也是在这个时候,王永强的父母才意识到,对于儿子的生活圈,他们压根没有什么信息,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人能联系到王永强。

“清官难断家务事”

2019年下半年,江苏一地方台接到求助电话,想让电视台帮忙刊登一则寻人启事,电视台了解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派人进行报道。

据该报道所述:一个年过半百的沧桑老人,每天在医院里靠着氧气罩维持自己即将到头的生命,而老人最后的心愿就是找到自己消失20年的儿子。

“常州病危老母亲”的遗愿,一时间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据这家人对媒体的倾诉,说王永强在家里的艰难供养下得以学成高就,但他非但不感恩,还瞒着众人逃到海外,避不养亲,断了所有联系。

那段时间,网络上的种种言论都在谩骂这个儿子的冷酷无情,甚至有人还在网上义愤填膺地说道,一定要把这个不孝子找出来。

一股全民寻人热潮轰轰烈烈地展开,最终,有媒体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远在美国的王永强的联系方式。

家人第一时间拨过去电话号码,显示无人接听,记者见状自己拨过去号码,电话才终于通了。

面对记者的询问,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一声沉沉地叹息之后,只说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便挂断了电话。

记者连那句早已备在嘴边的“能不能回来看看病危的老母亲”,都没有来得及说出口。

显然,王永强不愿意再见到家人。

此时,有人意识到,王永强或许是有自己的苦衷,但是当事人不愿意再次谈起这件事。

期间,有人再次向王永强的家人了解原因,得到的结论依旧是强烈指责王永强。

面对这些歪曲事实的指责,一直替王永强感到不值的小舅舅选择站出来,说出了“不孝”背后的真相。

此时舆论风向逆转,公众都对自己当初的言论感到羞愧,大部分人都理解了王永强拒绝回国看病危母亲的决定。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战国庄周《庄子·内篇》

孝敬的最高境界是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使双亲放心,感觉安定。

中华传统美德不容置疑,但我们是否有意识到,如今中国的孝道已经不可避免出现了些许偏差。

面对吸血鬼一般的家人,孝道应该做何规范性作用?

中国式愚孝理念,正在成为造成无数家庭痛苦的根源。

王永强式的家庭悲剧绝对不会是个例,而是亟需思考的社会现象,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的呈现,也将会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