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中,语文课文能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便是大家毕业多年了,也依然能够记得那些经典的语文课文。
这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教育成功,影响了同学们的价值观,更是语文课的成功,经典流传至今,传承传统文化和优秀精神。
那篇经典课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本背景就是抗美援朝时期,魏巍深入战地采访搜集到的感人案例,这种爱国精神深深发动着我们。
而之前因为一个滑稽的理由,这篇经典的课文被删除出教材20年,主要是当时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宣传的精神与我们当下的时代不符。
学生应该有与时俱进的人生观,还说要用《天路》或《蜗牛》的歌词代替。所以从2001年的时候,这篇课文就在学生的教材中消失了。
直到2021年春季开学,学生的课本翻开后,才看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已经强势回归,让大家非常激动。
网友对此看法
删掉《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还说是战争描写过于残酷,被删掉后很多人一直意难平,不少支持回归教材的人表示战争都是残酷的,这没什么可回避的,同学们能够理解。
而且抗美援朝的精神在今天同学们也需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爱国,充满阳刚之气,作为学习的课本很有必要。
所以在被删除出教材的时候,很多人就表示过不赞同,现在能够重新回归到学生课本中,也是一种正确的决定。
这样能让现在的学生更加铭记历史,更能了解时代的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怀,是对学生更加有利的。
个人想说
其实,语文课的学习不仅仅是同学们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这是属于基础知识层面的。语文课更应该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了解基础语文知识,更应该让同学们思想上激起涟漪,指导大家生活中的行动,让大家有所思考,这也是教学目标中要求达到的效果。
现在很多好的题材都被从课本中删除了,尤其是一些像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因为太过于晦涩难懂,就让学生再也没有学习的机会,实在有点太说不过去了。
还有的家长也跟着起哄,像朱自清的的《荷塘月色》就因为其中一句“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就说有负面引导,就让从课本中删除。
这么看来那学生还有什么是可以学的了,难不成要杜绝学生学习一切知识吗?家长们还是应该避免有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当然教材在编撰的时候,也应该多方面考虑一下。
那么,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
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应该注意体现课外阅读,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篇目有很多,还有一些名著等,课本上选文有限,但不能因此束缚住同学们。
在教材中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围绕一个单元主题相关的作品,多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很多语文老师都会做好计划,让同学们本学期或者是假期需要完成哪些读物,是很好的习惯。
语文这门学科分为两大类,也就是语文二字代表语言和文学,语文学科的学习就要有实用性一些,关系着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材编写中口语交际这个栏目设置就不错,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兴趣,让语文也“接地气”一些。
或许有些东西不适合时代潮流发展,可以适当删减,但有些明明没有问题的教材,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意见就轻易改变。
学生教材虽然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但也应该注重一些历史的东西。家长们也要尊重教材的改革变化,不轻易、随便地对教材有质疑,这对学生学习更有好处。
最后
因为滑稽的理由,经典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删除20年,现在强势回归后,大家又可以学习了,无疑是让人高兴的。
希望学生们能够受到鼓舞,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气神,培养起大家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希望同学们都能认真学习,对每篇课文的学习都要提高动力,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有所提升。
教材都是根据学生当下需求所建立的,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也有很大,所以同学们更要好好学,别辜负老师家长的期待,别辜负了大好的教材。
今日探讨:
你们对这些教材的删减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