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看见那些失意的考生

重庆一名女生高考失利,未能报考心仪的西南大学。她在微博上向@西南大学发私信,诉说沮丧和迷茫。没想到,@西南大学很快以“小作文”回复鼓励。目前,女生已决定复读,明年再次冲击目标。这件事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表示有被校方“暖”到。的确,校方面对一位今年无缘该校的失意考生,没有选择性忽视,而是及时送上鼓励,这是对个体的“看见”和尊重。

社会发展到今天,高考虽然重要,但已不是成才、成功的唯一途径,这已是共识,也是常识。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考生家长,越来越能用理性的态度对待高考和失意考生。但作为身处这一人生节点的考生来说,往往是“当局者迷”“道理都懂,依然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对他们多一点理解、体谅、关怀,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沮丧期,重新振作起来,理性作好今后人生道路的规划和选择,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

关怀的第一步,正是“看见”。在学霸光环、名校崇拜、招生诉求之外,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应当有爱心、有耐心地去聆听失意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失落与不甘,愿意站在人生和社会的维度鼓励和引导他们走出低谷期,以年轻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面对一时的失意。这种善意和暖意,不仅能助力一名年轻人走过眼下的困境,也能为他们今后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向他人释放善意积攒经验值和能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