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教授彭林: 中国人已经陷入群体性迷失, 半人时代横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类自从诞生于这个世界开始便不断地进化,从一开始茹毛饮血到逐渐发展起来的铁犁牛耕,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不断催熟人类的智慧。在科技发展日益高深的今天,对于人的内蕴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在清华历史系教授彭林看来,中国人之所以会陷入群体迷失,是因为现如今教育体制下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半人。

这里的半人并不是身体残缺的人,相反是因为缺失了一定规则和限制的制约导致人并没有实现一个完整性的发展、一个全面性的发展。

一、教育方式的转变,半人时代的发展

关于半人的概念,最早是梁启超所提出的。当时的梁启超主要是针对于中国讲学科进行细致划分的教育情况进行说明,同时他也意识到在中国长久以来的文理分科教育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片面化。

在长久的发展过程当中,学科偏科情况在中国学生的身上是屡见不鲜的。

半人的出现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方式当中,文理分科的教育方式,使得文科生专注于研究自身的理科知识,文科生仅仅是了解人文知识却对于科技知识的了解并不熟悉。

在半人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知识教育的偏差使得个人的全面发展受阻,但并不意味着半人就是一个负面的词汇。

在对于半人时代的探究当中,很大一部分所蕴含的内容是深植于历史时代的变化。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性,为挽救国家无数的仁人之士投身其中。而同一时间,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也让知识分子看到了国家发展的需求。

这一情况之下,中国早期教育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文理分科的情况,培养相对而言的专才。

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作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认为当下的中国处于一个半人时代、在人格上出现了缺失。

但是对于历史根源而言,半人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上的纠正方式,在主流上依旧出现培养专才的情况。

二、什么因果,导致半人时代的到来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曾经遭遇西方殖民的屈辱。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对于西方学习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思想领域的解放一直到最后新中国的建立,这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培育专才的影响。

在建国以后,为了培育国家建设的专门人才,高考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的方法,并且在一定方面上呈现出了重文轻理的趋势。这是因为在国家刚刚建立之时,重工业与军事化工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在国家刚刚建立之初获得稳定的工业人才,国家建设方面必须采取重工业人才培养的选择。但是并不是说中国放弃了人文社科的发展,对于文科人才的培养,也是协调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这两者的结合过程当中,却暴露出了相对而言的弊端,也就是半人时代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国家培养专才的情况下,进一步割裂了文理之间的关系。在区分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开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利益导向性。这一原因的影响下,专业的选择成为了与利益挂钩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于自己学科专业的选择,也不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追求金钱与社会地位,这进一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选择。在两者相互映衬的情况下,中国对于专才的教育不断推动换人时代的到来,这在彭林看来是一个弊端不断暴露的过程。

三、弊端初现,半人时代急需改变

因为文理分科和专才教育的影响,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目的性越发的明显。往往因为金钱和社会地位的挂钩,导致学生的选择出现了偏差。彭玲对此番情况的看法则认为,这更需要对于曾经礼的教育进行一个回归。

在目的性强烈的情况下,半人时代的一个最大弊端便是道德意识的缺失。

在这一时候的学生往往都是以各种各样的目的出发,而忽视了在实现过程中道德规则的制约。没有了限制,人的行为便会漂浮而轻狂。彭林倡导恢复礼的教育这一很大程度上是对于秩序有序的回归。

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当中充满着随心所欲,因为遵从内心的欲望,这使得现在的某些行为呈现出了失控。在中国如今出现的群体性迷失的情况很大,一部分是对于目的和行为规范的不了解。

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提升的同时,道德水平和对于规则意识的遵守却在削弱。这就是彭林认为如今半人时代急需改变的原因,一个社会的高度发展,必然需要稳定的秩序对于高精尖人才的制约。

在恢复规范与秩序的同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技能提升。

在新时代的发展当中,一些古礼的恢复更多倡导者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更为契合的内在与外现,才能更好地行稳致远。

四、全面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在面对这一群体性迷失和目的性不断暴露弊端的情况下,改变教育方式成为了最大的要求。专才到通才的改变,意味着人必须拥有更全面的发展。对于思想道德的提高,在很大一部分是人文法则与时代潮流的结合。

我们在追寻过去的同时,并不是一昧的将其中好坏不分地抛弃,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现在年轻人目的性强烈、利益追逐的情况,应当恰当的恢复一定的人文意识、不断提高暂时落后的道德水平。

在对个人的修正当中,也进一步表露出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在现如今浮华的社会当中,需要沉稳下来的心性与社会健康的风俗。快节奏,不应该是早熟;时间的打磨,是一个良好社会良俗和心智健全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社会物质与精神的统筹之下,群体性的迷失也只不过是眼前可跨越的障碍。在中国青年的身上,更多看到对于规则秩序的追寻,如此的未来才更具光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