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文凭就是一个硬通货。可以说只要有个大学文凭,就能在社会上干出一番成绩。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民大学毕业的女学霸伍继红却沦落成了低保户,待在农村生儿育女,洗衣种地,四十出头就已经生下6个孩子。
她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当时天之娇女,到底是什么毁了她?
令人惋惜的天之娇女
2017年,江西省一个小山村里,伍继红神叨叨地对着墙壁在嘟囔,她眼神涣散,脸色蜡黄。在这样的年代居然还住着黄泥土墙、瓦片茅草搭建的房屋。
她今年43岁,已经是6个孩子的母亲,整日下地就务农,回家就烧饭。谁能想到,这样的人,居然是人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同年5月,修水县一所中学的老师下乡扶贫时,发现她这个名校毕业高材生居然过着这样的日子。心情复杂之下,把伍继红的经历和现状发到了网上,没想到立刻引来了网友热议。
谁都不敢想,一个高知识分子成了这副模样。她的母校人民大学更是震惊,他们特意组织了一次探望活动,去探访昔日的校友。
现实比文字更让人心酸,看着曾经的学生成了一个吃低保的农户,老师安清福就止不住地难过。他抱着一大摞书籍给她,还像以前学生时代那样告诫她:要好好读书。
伍继红以前也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了,可她为什么没有拿着文凭去找工作呢?
1974年,伍继红出生于江西赣州的小村庄里,家境贫苦,父母共同养育了5个孩子。因为父亲是个村里的干部,所以对于孩子读书这件事上给予了很大重视。
当时伍继红在读书方面显示出了很大的天赋,心花怒放的父亲从不让她干家务活和农事,只要她专心读书。
有了家里的支持,成绩优异的她在1991年顺利升入修水县的上杭中学,并在1994年7月去广东省参加高考。
她在这20年里,充斥人生的只有书本,学习与其他要务农的孩子相比起来,情况好了不少。因此她最终以一个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档案学院。
当时农村里出一个大学生都是天大的好消息了,更别说是考上一个国内名校,这个消息一传回村里,全村人都跑到了她家想要蹭蹭喜气。
大家都以为她能顺利毕业,然后国家分配高薪工作,从此吃穿不愁,光宗耀祖。可没想到的是,国家在1996年出台了一个政策,取消了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分配。
也就是说,伍继红毕业之后,只能自己凭个人能力去找工作了。
艰难的就业路
这个消息对当时的她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她读书的能力很强,她相信自己。
她趁着在校的时间,积极考证,所学专业没有一门挂科,还成功通过了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她没有想着去干其他的活,只打算专心考个公务员的工作。
因为学习能力极强,她顺利通过了笔试,这已经相当于成功大半了。但是很可惜,到了面试环节,擅长读书但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她被无情刷了下来。
她没有放弃,立刻准备了第二年的公务员考试,这次她的笔试成绩仍旧是遥遥领先,但在面试环节,不会沟通交流的她又再次被刷。
接连两次打击,对学习一帆风顺的伍继红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她放弃了公务员这个选择,想去广东找相应的工作。
最开始她给广州档案馆投递简历并参加面试,但对方却一直没有给她录用的消息。无奈之下,她又给海淀区的档案馆投递简历,这次的面试很成功,她被录用了。
但是面对这样难得的机会,伍继红却要求考虑一天时间,等她在考虑完毕后再去单位时,人家已经找到了另一个大学生。
接连的挫折不断打击着她,这个从小顺风顺水的女生选择回家静心,想要放松一下再找工作。可是当她回到家时,却发现父亲已经去世了。
原来,家里人听她说了这个政策,为了不打扰她找工作,就把父亲去世的消息瞒了下来。
找工作找不到,疼爱自己的父亲又不在了。本来就内向的她变得越来孤僻,经常跑到父亲坟前静坐。
但不管怎么样,她一个大学生不能耗在农村一辈子,想明白的伍继红又再次去到广州,往一家教育软件公司投递了简历。
因为她的专业对口,公司很快录用了她,让她负责公司的档案管理和信息录入,并且每月支付她3000元工资。
在上世纪90年代,每个月3000元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要是她顺着这个工作一步一步往前走,可能还不会到那种地步。
随波逐流,放任凋零
当时的保守思想,一直都是为国家工作才是最好最保险的,伍继红也是这样想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她一直有点不满,总觉患得患失,不够稳定。
所以在干了八个月后,她选择了辞职。可没想到,这次的选择直接成为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有非常多的大学生都在积极找工作,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伍继红辞了这份还算专业对口的工作后,就再也没找到比这个条件好的就业岗位了。
因为她的专业冷门,所以市场上的需求量并不大,要是想跨专业找工作,别的企业又嫌她经验不够能力不足。
在接连不断的碰壁之后,伍继红开始认清了自己面临的处境。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她没有就此向上拼搏,而是逐渐放低要求,从贺卡日立公司,再到成为服装厂工人,从事的工作门槛越来越低。
可能心中还有着身为大学生的傲气,她不甘就这样从事低端的工作一辈子,每一份工作都只干了一小段时间就辞职了。
在辞职了多份工作后,她在火车上意外遇到了郭长华。郭长华是她的初中同学,读完初中就出来社会闯荡了。他对伍继红的大学生身份感到仰慕,而伍继红也喜欢他在社会上磨练出的成熟干练。
因此,文化差异巨大的两个人神奇地坠入了爱河,伍继红不顾家里的反对,在两个月之后就毅然决然嫁给了郭长华。
没有家人支持的婚姻很难走长久,在一年后生下女儿的伍继红选择在家带娃,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郭长华肩上。
短暂的承受是可以忍耐的,但是在孩子能跑能跳后,妻子还是待在家里不去工作,郭长华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随着时间的增加,他的不满逐渐累积,两人之间的口角也在增多。在结婚第五年,他带着女儿消失在了伍继红的生活中,再也没出现过。
没有经济来源,丈夫和女儿还都离她而去,伍继红走投无路之下回到了娘家。之前对她的婚姻极力反对甚至要断绝母子关系的母亲,在这时候却不断地安慰她、开导她。
但是由于伍继红的性格原因,越来越孤僻的她不愿多说一个字,直到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自己怀着孩子,又没有工作,她只能去到前夫的老家,但是却没有等回孩子的父亲。
没有生活来源,母子都会挨饿,无奈之下,她大着肚子嫁给了隔壁村的低保户邓高华。
但此时的伍继红,精神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了,她整天自言自语,还时常一个人无缘无故大笑、生气。在生下肚子里的女儿后,她又和邓高华生下了四个孩子。
一代大学生成为了吃低保的农户,她不想再反抗生活,就随波逐流在农村带孩子,做农活。也不想让娘家的人知道自己的现状,干脆就和娘家断了联系,打算就在丈夫村里度过一辈子。
社会对伍继红的拯救
直到中学老师写的那篇文章的发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为极度贫困,政府为她家制定了精准帮扶政府,从多方面都给予了强力支持,还专门拨了一笔钱来改善她家的生活。
人民大学的校友不忍心她就这样过完一生,组织同学为她发起了捐款,筹集出了10万元。
一位校友还为她安排了工作,让她进入了档案管理局找了份工作,也算是没有浪费她在人大学习的专业知识。她的丈夫邓高华也受到了校友的照顾,去到县城的后厨打杂,安稳了工作。
伍继红的姐姐对来采访的记者说,妹妹现在的境况,都是因为她的性格害的。
书本和知识都是有用的,也是值得人去钻研学习的,不是读书无用,是有的人让读书无用。
如果当初坚定就业,在大学期间多磨练性格,不会眼高手低,伍继红可能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她的这一生,是高等教育的一次遗憾,也是对其他大学生的一次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