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博士学位要比硕士学位,含金量再高一些,博士后则不属于学位,大学生要读到博士,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般多。
很多大学生读到硕士,已经感到很辛苦了,年龄在增大,担心就业不占优势,若大学生极其喜欢科研,对学术有非常高的追求,值得读博士。
有网友分享博士的年薪,在大学里基本为5000~6000左右,待遇很好,可以兼职、开讲座、开公司等,收入不错,在研究所大概为10万~20万左右,享受很多福利。
若在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具有一定高度社会地位,工资相对不是很高,外企和私企比较高,名校博士更吃香,然而,有一位博士却迟迟找不到工作,这是为什么?
博士求职期望薪资5000,被一众老板质疑,他究竟怎么想的?
他本人自我介绍:我叫刘本良,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读材料专业,始终对能源问题感兴趣,立志要找到一种完美的能源形式,未来一块电池能让一个家庭使用几十年。
来到节目上,想找一份科研工作,发挥所长,期望薪资5000,他一身朴素,不想浪费时间,想要把时间都用来搞科研。
但是,搞科研需要很大的费用,别人资助的、自己挣的花完后,他基本靠妻子和父亲资助,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妻子也是科研人员,主持人一针见血的说到:“你老婆搞科研挣钱,你为啥亏钱?”刘本良直言他的科研项目太难了。
农民家庭出身,生活拮据,仍旧愿意付出,这份精神让人感动,老二出生后,或许认识到现实残酷,在老婆的引导下,出来找工作了。
面试的老板们惊呆了,有人说“头一次看见博士期望薪资才5000”,于是产生了质疑,问到“博士是真的吗”,刘本良表示“货真价实”。
接下来开启了的对话,成了一场辩论赛,一众老板提出各种疑问,在HK攻读博士学问,问他熟不熟悉学校附近路况,会不会说广东话,就读哪个学院,刘本良回复的模棱两可,众人相视一笑,最户没有一家企业选择他。
刘本良学历究竟是真是假?如今在美国年薪超1亿?
一时间刘本良成了热议话题,别人对他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这些老板在嘲笑博士,有的人就是科研方面特别厉害,其他能力比较低,就像我国数学学家陈景润,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顶尖人才险些被埋没。
还有人说刘本良去了美国,年薪超1亿,有了很多难得的科研成果,打脸一众老板,不该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人才。
不过,也有人说刘本良没那么传奇,学历倒是真的,但他没有去美国,自己有一个网络账号,IP地址显示是北京,目前找到了工作,具体情况未知。
后者说法比较靠谱,求职视频中,本人说到自己的科研项目,初具模型,与最终成果,仍有很长的科研道路要走,难度相当大。
网上关于刘本良博士的介绍也非常简单,如果真的有很高的成就,人才不会被埋没,读到博士确实需要很大的能力,但也不要将其“神化”,学历和能力不挂钩,学历高的人,想找到工作,同样要有实质性的证明,不是拿着学位证书和论文就可以。
纸上谈兵的博士,还是难以找到工作,刘本良博士的求职经历,无不是在提醒大学生们,不要觉得高学历就能高枕无忧。
博士也难找工作?高学历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
考上博士的学生,总的来说,无论是学习方面,或是科研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10年来,培养了60多万名博士,看似人数很多,实则很少,硕士就有650多名,基础学科领域,急需大量精尖人才。
科技强国,人才不会被埋没,刘本良博士学历不假,科研成果或许还未成熟,如果他已经找到工作了,那就再好不过。
高学历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需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博士毕业时,年龄接近30岁,与应届大学生比,不太占优势,有能力招收博士的企业不多,博士之间竞争也很激烈。
中小型企业“养不起”博士,留不住人才,不如花少一些价钱招收本科生、硕士,所以,有了高学历,仍旧要做到居安思危,全面提高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