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高级职称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这是一个既纠结又尴尬的问题。说实话,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无论是意识方面的教育情怀,还是生活方面的工作需要,能够坚持下来都是值得尊重与认可的,如果说这些老教师中的个别人没有评上高级职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能是业绩条件真的还需要继续积累,而在实际工作中,三十多年教龄还没有晋升高级教师的还有很多,特别是非乡村学校的老教师,他们享受不到相关的职称照顾政策,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还在为了晋职和年轻教师一起比拼。
就像题主所说那样,教龄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晋升高级比不过年轻人,又到了临近退休的边缘,这种情况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是确实存在的,尽管老师们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对职称的执着,还一直奔波在通往高级职称的坎坷之路上。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晋升指标作为教师职称路上的拦路虎一直存在,并且,这一瓶颈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老师们都在为晋升高级职称努力的时候,学校内部也积压了很多等待晋职的老师,就像一个职称堰塞湖一样,甚至,当有限的指标到来之时,成了学校不稳定的因素。
有了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大都已经五十多岁了,这部分在精力体力方面都在走下坡路,在工作量、课时量以及教学业绩方面,和年轻教师一起评价、一起比拼,很明显,老教师的优势几乎没有,他们所具有的所谓优势,无非就是自己的教龄比较长而已,而在学校进行量化竞争指标时,教龄的因子占比最低,都是零点几分,十年的教龄分可能比不过别人的一个乡级优秀奖,而在班主任、优质课等方面的加分项,大部分老教师的业绩条件都是很多年以前的,年年参评都还是老一套,并没有新的加分点,所以,老教师仅凭量化积分胜出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教师的高级职称问题已经出现了转机,特别是在河南等地对乡村教师的倾斜力度更大,教龄条件由原来的满足三十年降低到了二十五年,也就是说,只要在乡村学校的教龄累计达到二十五年,就可以不受晋升指标限制,在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的情况下,直接参评晋升为高级教师,当然,这也仅仅是针对乡村教师而开辟的绿色通道,而那些县城学校或者是近几年由乡村变成了城郊街道的地区,就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就只有眼睁睁看着近距离的职称福利而无法享受,这里面也包括了那些连基本条件也不够的乡村老教师。
因此,很多教师认为,教师职称能够拓展的空间还很大,能够打破瓶颈的着力点还很多。比如,除了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以外,也可以考虑参考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只要工龄达到一定的年限,就可以通过评聘等方式,享受到相应的工资待遇,还有城市教师的高级职称问题,也可以适当参考一下乡村的倾斜政策,或者适当提高教龄资格的比重,毕竟,大家都有年老的那一天。总之,改善晋升职称条件,优化教师晋职环境,也是提升教师成就感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从而,也能够让更多的老师都能看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获得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