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卖油翁》选入课本时, 最后一句为什么被删去? 说出来可别不相信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熟能生巧”是中国非常出名的成语之一,同时也是很多人获得成功的宝典。

任何事情在不考虑天赋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达到很高的成就。

在英语中也有:“Practice makes perfect ”的说法。

而熟能生巧的来源,正是课本中《卖油翁》的故事,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我们在课本中看到的《卖油翁》是删减版,删减了原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为何课本中会删除原文里“总结”性质的一句话呢。

《卖油翁》

《卖油翁》的作者是宋朝时期的欧阳修,讲述的是一个射箭高手和一个卖油老翁相遇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射箭高手康肃公,他的弓箭水平非常高,这让他十分骄傲自满,经常自我夸张。

某日,家里来了一个卖油的老翁,康肃公一时技痒,就在卖油老翁的面前展示着自己的射箭技术。

这次展示他拿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每射出十箭,都至少有八九箭上靶,这让他十分的骄傲。

可他回头看去才发现,卖油老翁仿佛对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的惊讶,只是微微的点头。

仿佛是一种大人对小孩的肯定,这让康肃公有点生气,质问他:“难道我的水平不高吗?

只见卖油老翁淡淡地说道:“你只不过是练习得多,比较熟练而已。

这个回答让康肃公十分生气,可卖油老翁丝毫不慌,反而拿起一个油葫芦和一枚铜钱开始展示什么叫做熟练,

油葫芦的口本来就很小,但卖油老翁还要提高难度,只见他把铜钱平放在葫芦口上,这样葫芦上的口就更小了,但他依旧像平常一样,很顺畅的将油倒入了葫芦当中。

油不仅一滴未洒,也没有沾在铜钱上。

看到这一幕,康肃公再也不敢称赞自己的射箭水平,如果这位卖油老翁不是卖油为生,而是把时间拿来练习弓箭,康肃公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卖油翁》的故事很生动地告诉了我们,练习是通往成功的最快阶梯,也意味着学习时的任何难题,都可以通过大量练习来解答。

事实上,高考时除了一小部分超纲的难题,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成功拿下。

那么如此生动的典故,为何会被课本删除呢?

被删除的内容

在课本中的《卖油翁》,除了被删除的最后一句话,其他内容和原版相差无几,而被删除的那一句则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又有何深意呢?

这句话其实所讲的是两个故事,分别是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从本意上来说,这两个故事与卖油翁大致相同,都着重于熟能生巧的意思,只不过这两个故事更加侧重与动手能力。

首先就是庖丁解牛了,庖丁是一个厨师,他不但可以很轻松地肢解一头牛而不伤害牛的内脏,在肢解的时候也从来不会卡顿,每一刀都十分的丝滑。

但庖丁的做法完全是自己研究出来的,他没有使用任何一种已知的处理方式,而是自己独自钻研了三年时间,才掌握了自己的一套办法。

其次就是轮扁斫轮。

轮扁是春秋时期的顶级工匠,在那个已经出现战车的年代,轮扁造出来的车轮堪称春秋的顶级车轮,在这项技术上无人可比。

而轮扁能够做到这一步,也是因为他摒弃了所有前人的技术,独自钻研才获得了最终的成功。

从这两则故事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同样是讲究熟能生巧,但庖丁和轮扁更讲究抛开书本和已知的内容,独自去寻找、钻研更高的技术水平,这一点与我们现代的应试教育是完全相反的概念。

应试教育的弊端

我国的应试教育被很多外国人嘲讽为梦想扼杀者,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对所有内容和解题思路都给出了略微死板的框架。

例如数学中,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都是有规定的,虽然一道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思路,但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来,即使答案正确也会扣分。

而在语文当中,对于文章的解析同样是固定的,一篇文章所表达的含义、作者的想法等,都有标准答案,要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到一片文章每个人的感觉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应试教育当中,所有的内容都会有“标准答案”。

所以《卖油翁》才会删除了最后一句,就是为了防止学生会出现抛开课本、独自钻研的情况出现。

因为这样做在考试中会扣分,而考高分是所有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那么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

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做法确实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这同样也是应试教育的优势,正是因为所有内容都有“标准答案”,才将大部分学生都拉回了同一个起跑线,而不是让教育成为小部分人上升的阶梯。

如果说学校对大部分内容都没有标准答案,那么在高考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究竟什么答案才能拿到高分,这几乎直接取决于判卷老师。

可以想象一下,一旦判卷老师完全掌握了分数的标准,普通学生和底层家庭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活路,有钱人和有权的人,可以直接收买判卷老师,高考也将成为一个单纯的形式主义。

所以说高考还是非常公平的,起码它给了大部分人一个标准的答案,让所有人都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去竞争,所有的一切都体现在成绩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寒门出贵子”。

也许他们并不能因为成绩好真的改变生活,但起码可以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就拿卖油的老翁来说,在古代社会,他一辈子都只能卖油,但是到了应试教育的现代,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能力,在多个学科当中拿到高分,并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

或许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也可以在专业的条件下学习射箭,并和康肃公同场竞技。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卖油翁一定会让康肃公大吃一惊,这就是应试教育为何始终存在的原因。

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