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的高校当中,清华和北大作为一直以来国内的名校中,可以算是“天花板”一样的是顶级存在,在的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上,在国内都处于顶尖的位置,在国际上的大学排名里,也持续蝉联在较高的位次。
如果孩子能够进入清华和北大,对家庭来说,意味着孩子的学业的未来都将攀入人生巅峰,而能够成为清华和北大的教授,则无论是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认可度,都会拥有着极为不错的空间。
1.清华前教授分开发文抱怨遭解聘
但是在近日里,一名清华的副教授却上网对于自己从业了9年的清华在大学在言辞里有诸多怨意。公开抱怨自己在清华勤勤恳恳干做了9年教学工作,却在现在已经要年届50岁时,却被清华大学解聘了。
这则消息发出后,在网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这名发文抱怨教授详细阐述了自己被解聘的经过,认为清华大学这一解聘的决定对他来说有失公允。
从2012年入职清华大学以后,学校就与这名副教授签订了10年的合同,但一直以来都没有给予编制,现在临期前想要与校方续签常聘合同,在提交长聘合同的审核过程当中,但却被告知,按照清华大学的人力资源部门2016年起正式实施的人事制度改革,不再对其续聘所以他被解聘了。
愤愤不平之下,这名副教授把自己被解聘的过程传上了网,应该是想要求得网络舆论的支持,但出人意料的是,当他把自己解聘的过程发出来之后,却有更多的网友站在了校方一边。
2.解聘原因:工作近10年,科研毫无建树
作为国内的顶尖名校,对于校内的师资力量,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极度的重视教授、讲师个人在教学任务之外,在专业领域里,在科研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发展。之所以最终会解聘了这位50岁的清华副教授,有一个校方给出的理由是,这名副教授在校工作期间9年以来,没有过任何的个人科研成果。
在国内每项科研科研成果的评比当中,都必定会有清华大学的成员,虽然说一直以来清华大学的科研偏向科技,但平台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已经有着极大的加持了。而且对于高校的教授来说,50岁其实正是个人在专业领域,在科研上的黄金积淀的年龄。
经由10多年的积累沉淀,再加上清华这样的优质平台,按理来说,这近10年里不应该没有任何个人的成果。所以,无论怎样在这些年里,如果在个人的业务能力上,的确有一定的价值的话,迟早总是能够呈现出来,殊不至于在9年间,在科研方面毫无建树,而成为了如此明显的个人短板。
所以总结来看,在遵循新的人事制度改革上,这次清华的校方并没有可指责的错误,这名老师在9年里都没有奋斗到副教授的编制,只是签订了一个固定期的合同聘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真的副教授。
而且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可以续聘,也可以不续聘,如果因此而想要借助网络的力量来,确也有一些道德绑架的嫌疑。
3.体制内的人,应拥有随时离开的能力
或许综合来看,这个清华校方的人才评测规则和标准有待商榷,如果在近些年里,这名副教授也一直在埋头进行讲授基础课的话,而错失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的话,可能会有失公允。对于这个件事情的持方和态度,近日里南开大学的季乃礼教授的一番评论,可以说是较为中立地表达了从高校高知人员的立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在季乃礼教授看来,或许这名教授在清华这些年里做了很多的工作,上了很大多的课,但在现在遇到了高校改革的新政,结合个人贡献绩效来看,以科研成绩综合高校教授的工作业绩也是大势所趋,所以个人如果没有平衡好参与院里的事务和科研、做学问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会为此付出这样较为遗憾的代价。
对于个人来说,任何时候如果能够平衡好个人职业里每一项需要成长需要掌握的能力,也就意味着拥有了更为流动的选择的能力。在今天的时代里,“体制内”的工作,是一种薪资高、福利好、待遇优厚的标签。但是体制内的人更为重要的,也是要“拥有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