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乡村教育失衡的问题,这是一个始终横亘在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当下的乡村教育是越来越弱势,尤其是一些乡村小学,就没有多少学生了。
开学的时候,就有媒体爆出,一个乡村小学只有5个学生,3个教师。这样的一种状况,其实就是等着拆并的节奏。为了5个孩子,却要让3个教师来陪,这样的投入是不是太大了点,简直就是完全颠倒了啊。
但是,为了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这些教师还是在坚持着。而这样的情况,在许多乡村学校里还是大量存在着。
乡村中小学之所以存在着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这其中,领导的导向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因素。
笔者所在的县,一个镇有三所初中。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建设了一个教学园区,意图就是把三所学校都迁入到教育园区,建设成一个初中。而因为教育园区离学生的家路途遥远,许多家长就不同意孩子到教育园区上学,并为此选择了上访。
这家长提出来的问题也是很实际的,作为地方政府也不能强行把3所初中并在一起。最后,县政府拍板,保留三所初中——这应该是在老百姓抗争下的一种妥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把另外两所初中里的青年教师都调进了教育园区,而留在原来学校的教师都是中老年教师——都是一些老弱残兵。而现在,这两所初中的学生数越来越少,考取省重高的学生也是几乎没有。
家长们看到这样的状况,为了孩子的未来,有能力的家长都把孩子转到了县城或者其他教学质量好的学校。这样的一种状况发展下去,这两所学校最后只会是自然消亡,不是吗?
乡村中小学最后都会在发展中渐渐的消亡,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但是这不是感情所左右的,它必将成为一个现实。
这不,河南南阳市淅川县县委书记周大鹏就在教师节前的发言中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他说:“力争明年实现初中生全部进城,逐步消除乡村弱,县城挤,大班额,择校难问题,让每个孩子公平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周书记的话其实就点出了当下教育核心的问题,怎样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周书记给出的解决方案,第一步就是让所有的乡村初中都进城,逐步解决教育失衡的问题。
让所有的乡村初中都进城,这对于乡村初中的教师们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首先,实现了多年要进城的梦想。以前,要想进县城,你不花上几万元找路子托关系,是不可能达成目标的。
而现在,一步到位,还要去找什么人脉关系呢?这一个动作,就成了城里人,那不是神清气也爽吗?
其次,孩子的上学问题再也不是问题了。教师自己都成了城里人了,孩子自然就顺理成章地到城里读书了。而过去在城里买的房子,就不用再空着了,不也将会被最大化利用吗?
但是对于不少教师来说,这样的变动是他们不愿意的。首先,一旦洗脚上岸进了城,那么一个月六七百元的农村补贴就泡了汤。这一年可就是小万元的损失呢?
其次,很多教师本身就在乡下买了房子,而现在进了城,是不是就要重新买房子。县城一下子涌进来许多人,房地产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这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自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最后,进了城,班级多了,教学管理自然就更严格,更规范。如此一来,对于那些在乡村闲散惯了的中老年教师就是一种挑战,一个折磨。这虽然可以渐渐适应,但是长时间养成的习惯,是能改就改的过来的吗?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教师进城,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好消息,但是一些阵痛还是免不了的。
但愿,这位县委书记的话能够兑现,不是画大饼。这对于乡村的孩子不啻是一个福音——他们也就没有必要为了进城读书而求爹爹告奶奶的了。
亲爱的读者,对于县委书记宣称,两年后乡村都将进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