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51人设53个班干部岗位: 花样繁多的背后, 这3点家长要心中有数!

“事事有着落,人人被需要,老师的这份善意,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这样更好,孩子们不会因为没有职位而自卑了,也不会攀比了。”

“这个老师很有思想,可以锻炼每一个孩子的领导能力。”

“其实想出这么多头衔真的很费心,目的是大家都是干部,真是好老师啊!”

“这老师牛,让他们都别闲着。”

“怪不得我儿子管了教室的饮水机,还感觉挺自豪的呢!”

“前面是行政编制,中间是事业编制,后面是合同工。”

是的,你没有猜错,这就是网友们对于最近爆火的——“班主任为51个学生设立53个班干部岗位”的评论。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也有很多网友是持反对意见的。比如:

“恕我直言,这不是给学生设置的,这是给某些家长设置的。”

“我感觉也是给家长们一个交代,钱没白花。”

“这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弱肉强食这个道理不应该让孩子知道?”

“为何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脆弱,就是小时候被照顾的感受太多了!”

“接受自己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实很难吗?”

“那就没有努力的意义了。”

“从小就在这种环境长大只怕……”

那么,51个娃设53个班干部岗位,是博人眼球还是爱的教育?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此事呢?

(1)老师关于“公平”的交代,都是因为家长干涉太多引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老师不仅是高危职业,甚至很多时候还成了众矢之的。

就拿换座位的事情来说——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个头比较矮,坐靠后的位置会被前面的同学遮住黑板,所以我的孩子只能坐前面。”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视力不太好,坐后面完全看不清黑板,还是中间的位置比较适合我的孩子。”有的家长说:“靠墙的位置看黑板都是反光的,我的孩子更适合坐在第三排或者第四排的中间位置。”

可如果全班都想坐最中间的位置,其他的位置又由谁来坐呢?甚至不管老师想出何种办法,就算是以轮流的方式来进行调换座位,还是有一部分家长会嚼舌根。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班干部已经从我们传统认知里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清洁委员、纪律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扩展到了如今的走廊廊长、饮水机长、眼保健操检查长、桌长、灯长、窗台台长等等的?

这其实就是现在很多家长的“仇视心理”推波助澜的原因。承认自己的孩子很普通,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相反,家长就连老师选班干部这样的事情,如果都要干涉,那这样的教育确实有些畸形了。

(2)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抗挫力的培养。

前两天,我们附近小区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女孩离家出走了。据了解,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离家出走了。寻人启事在附近各个楼盘频繁转发的同时,也让大家颇为感慨。

有的说:“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为什么动不动就要离家出走?”有的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如此的玻璃心?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有的说:“十岁就敢离家出走,这恐怕不是欠一顿打,而是欠好几顿打吧!”有的说:“现在的孩子就是被呵护得太好了,所以才会如此的任性和嚣张。”

是啊,隔三差五我们就能听见一些关于孩子离家出走的消息,甚至还有一些轻视生命的极端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家长活得小心翼翼,无时无刻不把孩子放在家庭地位最高的位置;因为家长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若是得知孩子被老师批评,家长也得找老师麻烦,要么去校门口打闹,要么就去教务处投诉。

孩子犯错了,该批评就批评,该惩罚就惩罚,这不是作为一个父母应有的底线吗?恐怕对孩子过分的保护,只会助长孩子自私自利的心态,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吧。当然,适当地批评和惩罚,对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3)告诉孩子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但选不上班干部也绝不气馁。

今天,女儿所在班级竞选了班干部。孩子回家告诉我,班里好几个孩子没有竞选上都哭了。

其实让孩子看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相反,这样的“刺激”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努力,更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或者提升。

我的女儿已经当了一年的副班长了,前两年也一直在带领同学们晨读,或者帮忙做一些课代表做的事情。今年她想竞选班长,但是又害怕自己竞选不上,所以打算竞选一个文娱委员。

我鼓励她,如果确实想当班长,可以尝试一下,但是我们要做好落选的心理准备。要知道就算是没有选上,但我也是这个班级的一员,我也应该约束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力不要为班级扣分,应该勇于为班级争夺荣誉等等。

————

51个娃设53个班干部岗位,我相信这位老师的做法并不是为了博人眼球,相反老师的初衷是好的。

我想说的是,不管自己孩子的老师是如何筛选班干部的,我们都不应该去干涉。我们应该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毕竟对于班级管理这件事情而言,老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是比家长有经验、懂方法的。

我是曦曦妈,欢迎大家点击关注,让我们一同探讨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