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体制内的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但是却谈不上高薪,所以放在以前就业大环境好的时候,大学生们往往不屑于稳定,认为自己应该“闯一闯”。
但随着就业压力的提高,在“向钱看”和“向稳看”之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钟情于后者,比起以前的豪情壮志,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似乎更加喜欢“细水长流”。
但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除了笔试+面试,其实政审才是最关键的临门一脚,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此断送了几个月付出的努力,可只能是亡羊补牢为时过晚。
只因一条“朋友圈”,男生考编公示期被取消资格,如今后悔也晚了
小李作为2021届毕业生,从大四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决定要报考公务员,但两年的国考和省考,小李都参加了,结果都失败了,于是小李便把目标锁定在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考编上。
从毕业前的那个大四,再到正式毕业,小李基本上不是在备考,就是在考试,也算是一个很努力的小伙子,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李终于顺利考上了当地的一家事业单位。
就在小李和家人欢天喜地的等着公示期结束,自己就可以正式入职时,却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原来是在公示期间,有人举报了小李,而证据就是小李半年前发的一张朋友圈的截图。
面对证据,小李“傻眼”了,因为朋友圈确实是他发的,但是是在半年前,一次他去另外一家事业单位办理一些证明,因为当时自己带的手续不全,结果跑了两趟。
事后觉得自己的时间被浪费了,于是便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言辞上确实不太文明,但也就两三天的时间,小李气消了,也意识到那么说不对,就给删了,但就是这么几天的时间,就被有心之人截了图,而且还保留了这么久。
直到自己上岸公示出了,截图才被翻出来,匿名举报给了相关单位,虽然当时小李年轻气盛,只是一时气话,而且自己也很快就删了,但发了就是还发了,小李百口莫辩,如今后悔也晚了,最后单位也取消了小李的入职名额。
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谨言慎行才能不被他人抓住把柄
小李当时发朋友圈的动机,可能也仅仅就是吐槽一下,并不是真的有什么恶意,但是说出去话,泼出去的水,成年人总要学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说白了要怪就怪自己的口无遮拦。
其实像小李这样,在公示期被举报的同学也不是个例,之前还有一位毕业生考编上岸,公示期被几位前女友联合举报其大学期间“脚踏两只船”,最后也是到手的上岸资格被取消了。
在很多同学眼里,政审无非就是查三代,确保自己和家人没有违法记录就好了,但其实除了政审,群众的举报,相关单位也是非常重视,如果事情属实,一样会被取消录取资格。
当然大家也不用害怕,举报可以诬告不行,如果举报的事情不实,并不会影响考生入职,反而还会追究举报人的法律责任,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哦。
备考路上,记住坚持住两件事,可以给自己减少很多麻烦
第一件就是心要定。不管是公务员还是和事业编,备考难度其实都不小,尤其是失去应届生身份之后,可以选择的岗位减少了一大半,竞争更是直线上升,考生想要上岸,最重要的就是心要定坐得住,朝三暮四自我欺骗,往往事与愿违。
第二件就是管住嘴。不管是备考还是上岸,大家最好多不要宣扬,一个人的嫉妒心不会表现在脸上,你面前对你说着恭喜恭喜的人,也可能就是那个背后给你使绊子的人,只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千万别得意忘形。
笔者寄语:
只因为一条半年前的一条只存在了两三天的朋友圈,努力了两年的结果就这么付之一炬,听着就觉得为小李感到可惜,但政审不是摆设,既然做了就要承担后果,这个可怪不得别人。
看别人的故事,长自己的经验,希望同学们都能谨言慎行,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朋友圈也不是“法外之地”,可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
话题讨论:你如何看待因为一条朋友圈,导致入职资格被取消这件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