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语文,尤其是越往高年级拉分越严重。好多学生和家长对于语文成绩不好这件事最是苦闷,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学,常常是花的时间最多,效果却微乎其微。
我们看看K12语文都考哪些内容:
小学的应试语文以记忆为主,到了中学和高中,阅读理解和作文无论是比重还是难度,都逐渐提高。感兴趣的家长还可以看看去年的语文高考真题,那题量(题目字数)不是一般的大,如果缺乏阅读力的话,有可能都答不完试卷。
如果我们想了解如何提升语文的应试能力,那么,我们就得先弄明白语文是什么,以及语文跟应试语文有什么关系。
01 什么是语文?
教育家、现代作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即语文。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统称。
我更愿意把语文归类为鉴赏艺术。
什么是鉴赏艺术?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比如电影鉴赏、品酒鉴赏、文玩字画鉴赏等等。
学习语文,我们要从文字中发现美,感受它的气韵,感受它的内涵,感受它字里行间带给你的意义,然后慢慢品味它的美。这是阅读的兴趣。
为了把这种美跟他人一起分享,我们需要学习一些通用的解释性语言,如文章表达方式、结构手法、修辞手法等等,用这些通用性概念来表达你对某些文字的感受,然后和大家一起去讨论、评判和分析。这是理解的兴趣,也是提升对文字鉴赏能力的过程。
在这种熏陶下,当你触景生情,便会有感而发,然后便想着也要用文字记录下来,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的兴趣。
如果没有应试考试的话,阅读、理解、表达和写作,就是这么浑然天成,就是这么简单。
02 应试语文
如果把“语文”放进应试的篮子里,“天然去雕饰”就不那么合适了,这时就需要“人工雕琢”。
有人抱怨说,阅读理解存在过度解读的嫌疑,从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再到情感体现,必须按照采分点做标准化回答,否则就不得分,这让语文阅读变得机械而枯燥,让语文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2017年浙江省的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使用的文章是作家巩高峰的《一种美味》。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现在,它早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有道题目,就让对这个结尾做出自己的理解。于是,这道“诡异的光”迅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作为文章的创作者,也不禁吐槽道:“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这一事件被媒体称为“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
还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而且我们也不是作者本人,作者的思路,又岂是这么好理解的?再说,作者也不是神,他写出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的,都是对的。我们平时阅读、欣赏别人的文字就是要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去感受思想的多元性。如果每个人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都相同,也就不会出现N种红学解说了。
以上两个观点我都举双手赞同。但是千万别忘了,孩子要参加应试考试!
考试就是一场竞技,既然是竞技,就要做到公平公正,就要有规则和标准。对于应试语文来讲,阅读理解和写作得高分的关键就是,我们一定要弄明白它们的评分标准,即所谓的采分点。
作文好说,它的采分点都在教学大纲里,那么,阅读理解的标准从哪里来?
有人说标准掌握在作者手中。这个观点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否掉了。很有可能,作者也不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
有人说是命题专家,由此而认为在阅读理解时揣摩上意、猜测命题人的心思才是阅读理解的法门。其实,专家也不能随意设定标准,专家只能依据教纲的要求以及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和文学理论研究成果来设计标准答案。专家并不是脑袋一拍,用自己的喜好来制定答案。
从这个角度讲,如何做阅读理解就有章可循了。我们要用平时学到的知识点,用统一的有共识的价值标准和文学审美标准去解读它们,由此展现出我们的才华和素养。
所以说,应试语文和语文的相同之处是,都需要听说读写;区别在于应试语文的鉴赏输出要在统一的教纲知识标准及输出标准(采分点)下操作,而语文的鉴赏输出则少了很多的框框。
再拿“作文”举例。
青年作家张一一参加2014年高考,在高考作文中,他以《“最美乡镇干部”为何八年未提拔》为题答卷,作文仅得29分。而在此之前,他已出版过十本书、发表过近千万字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作家写的高考作文仅得这么点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作家之所以能够作为作家,是因为个性化的表达和文字的积累,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而高考作文和平时创作真的不是一回事。
中高考作文是规定了选拔动作的特定写作,不同于强调“个性”的创作,它不仅需要有写作能力,还需要掌握评分标准和考试技巧。这就是所谓的“竞技规则”。
03 应试语文怎么破?
综上所述,答案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
应试语文成绩=阅读力+写作力+应试技巧。
应试技巧=教学大纲知识点+评价标准(采分点)
为什么没有把听说的能力放进去?因为应试语文不考听力,也不考现场表达力。不过,听说能力在职场中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比如倾听画外音、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即兴演讲力。
阅读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活用能力、阅读技巧。
1、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识字量和认读速度。它是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的。
2、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要词语和养分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
3、鉴赏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朱自清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的操练。
4、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5、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6、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
写作力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想法:创意思考是写作的源泉,好的创意需要材料的积累。
2、结构:组织材料的能力。
3、表达:提炼加工的能力。
4、选词:词语运用的能力,优美的文字能够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转化成头脑中的可视图像。
5、句型:知识积累的能力。
6、规范。
把阅读力和写作力再重新归纳整理如下:
阅读力=泛读+精读
写作力=材料积累+写作知识+刻意练习
1 泛读,解决认读能力、阅读技巧和材料积累的问题。这里的“泛”是指阅读量要多、阅读的题材要广泛(如诗歌、散文、议论文等)、阅读的内容要丰富(如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
2 精读,解决理解、鉴赏、评价的问题。这里的“精”是指阅读后的输出,即善于提问并回答问题。
3 刻意练习,解决结构、表达、选词、句型和规范问题。
4 写作知识,与教学大纲知识点基本相同,是理解和写作的前提。
说到这里,是不是更加清晰了?
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孩子做的,主要以精读、写作知识和评价标准为主,而泛读和刻意练习,那就需要孩子自己的日积月累了。
04 推荐一本书
关于写作知识,推荐一本书,《初中语文阅读提分技巧:创意公式法》。书中通过30幅知识导图、70多条创意公式和六文体(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古诗词),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考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类,是掌握教纲知识点的法宝。
为什么说它是法宝呢?随便摘录两个知识导图看看:
书中总结的关于这类知识导图共有30幅。但个人建议不要让孩子拿来即用,先让孩子自己总结,然后在对照书中的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毕竟,直接拿来主义很难变成自己脑子里的东西。
“专注学习力与亲子教育,我是@派曰书评。”
如该文对您有价值,麻烦给个“在看”或“点赞”,您的举手之劳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