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的悄然兴起,农村学生被过分关注,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如今,互联网发达,各类短视频app层出不穷,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到网上,以博人眼球。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得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好心人的关注,一方面有效改善了她们的学习和生活,
但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尤其是有个别拍摄团队或个人,打着支教或捐赠的名义,走进农村学生身边,用镜头记录她们一整天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吸引流量,无限放大农村学生的艰苦与不易,给她们贴上悲悯的标签,以达到让广大网友心生怜惜的目的,进而引来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
很难评判这件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这与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支教老师所带来的短暂美好有所相似,当然新闻中不乏很多支教老师在支教结束后扎根农村教育的典型事例,
但又不不得不承认的是部分支教老师到农村支教是为了给自己镀金,希望这段经历能够帮助丰富自我简历或者成为考公、考研的加分项,而且在支教老师走后所带给学生的失落感也将久久不能散去,所以我们应该理性辩证地去看待社会捐赠以及农村支教的这件事情,切勿让村支书求放过,切勿给当地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支教大学生不再受欢迎?遭到部分村支书及当地老师排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支教老师走后所带给学生的失落感可能大于带来的知识
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在支教期结束后都会选择离开,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留下。而他们来的时候受到了农村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很快便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当他们走的时候,的确会对农村孩子有些许不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不舍过后便投入了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而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支教老师的离开所带给他们的失落感久久不能平复,甚至超过了支教老师所带来的知识,因而负面影响占了主要方面。
支教地为迎接支教老师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来农村支教老师很多来自城市,从小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长大,没有受过太大的苦,也从来没有挨过饿,拥有着舒适的生活,但到农村支教,对他们最大的考验便是艰苦的条件。而支教地为了能够让支教老师可以更好的教学,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一般都会为他们准备条件相对较好的住所,会为其购置生活必需品,而且会想办法能够满足他们洗澡的需要,要知道这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洗澡其实是一件很难解决的事情,由此可想为了迎接支教老师,农村地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部分大学生支教只为镀金,而并不是热爱教育
国家为了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去支教,因而在很多方面给与了支教老师一定的政策倾斜。支教作为一份公益活动,可以成为毕业生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在很多学校,支教生可以直接保送本校研究生,在一些地区的编制考试中,很多岗位面向支教老师招考。正因为支教拥有着很强的镀金作用,因而很多大学生即便不热爱教育,不热爱公益,但为了个人将来更好的发展,也会选择来农村支教教学,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可想而知支教的效果会如何。
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师资力量薄弱,老师流失率高
要想改变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将受制于农村的师资力量。相比城市动则名牌大学博士、硕士毕业的老师,农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老师的流失率很高,留不住人,从而导致出现“体育老师也是数学老师”这样的问题,因而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学生对农村的认同感、归属感缺失
因为农村孩子对自身所成长的那片土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而导致农村发展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现年轻人断档的现象,因而使得当地经济发展越来越落后,难以满足教育的需要,而且也正因为感情的缺失,使得不少农村学生在成长成才后,很少会选择回报农村的问题。
教材偏向城市化,不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
由于如今的考试多是用全国卷,统一命题,因而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所用的课本是一样的,而课本又更加的偏向于城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学生学起来较为吃力,因为课本中的很多知识所引用的案例,自己从未见过,因而难以理解,多是凭借死记硬背,因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要想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专门为农村学生制作教材
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农村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入手,编制更加具有农村气息的教材课本,从而使得农村学生不再学习哪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要想解决农村教师流失率过高,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农村教师待遇大于甚至是双倍于城市教师,从而吸引部分老师到农村扎根,来为农村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实施人才回流政策
通过强有吸引力的人才回流政策,吸引从农村走出去的那些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增加他们对农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更好的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