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张屏
通讯员吴祖胜
“我与心中的‘三味书屋’的小故事,讲故事录音频班级分享”“读《论语十二章》,在书中搜寻成语;为《西游记》中的人物写小传”“读报纸,关注新闻人物或热点事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进行评价。”这些是10月12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后文简称为“江夏一初中”)七、八年级一些班级10月12日的语文作业。学生们说,这个作业好做,很快就能完成。
在江夏一初中,语文老师们布置作业的目标就是“是所有学科作业中最少最有趣的”。“很多人觉得语文学习浩瀚无边,在阅读写作上投入很多时间不说,有时成效还不明显,对语文能否响应‘双减’提出的减量提质目标有疑惑。其实,只要抓住语文学习的牛鼻子,是可以做到的。”该校校长阮正林介绍,如在该校,通过聚焦“培养思维能力”这个语文教育教学中最重要但最易被忽视的任务,各年级语文学科平均分稳居全区公办学校第一,高出全区平均分7分以上。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该校七年级学生的作业阅读七年级上册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并制作对应的思维导图。“我们的要求很宽泛,学生可以做大纲,也可以聚焦某个或某群人物、某次事件等,但不管他选哪种,都必须要动脑筋,经历思维梳理和产出作品的过程。”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蔡华说,动脑动手,实际上是锻炼语文的核心素养。该校八年级语文组组长李红艳说,语文课在布置分层作业时也是按思维能力分,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加量和提高要求,让他们多读多写,做到思考后再输出;对弱一点的学生,则定位专项知识点突破,让他们多吸收,多输入。
多位语文教师说,最少最有趣的语文作业必然植根于重视思维能力的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发生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如果没有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习惯,一定会觉得没话可写,也理解不了他人的作品,所以我们在教语文时非常重视创设情境。比如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雪地捕鸟一段动词用得好,我们要学生也学会这样用动词,就会当堂办掰手腕大赛,一组比一组看,观察过后学生写起来很快;写周记,七年级学生第一个月写学校生活,第二个月写家庭生活,第三个月写上下学路上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学习与人共情。”蔡华说,学校还鼓励学生做课前三分钟演讲、写“日行三省”,轮流记班级日记,开展书法、诵读等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思考和沉淀。
江夏一初中副校长、语文教师胡丽萍说,该校能真正做到语文课的减量提质,正是因为全校师生真正形成了“课文绝不是语文课的全部,语文课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动起来”的共识。由此破题,学生减轻了学语文的畏难心理,老师教学也更有成就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