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总校制”, 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转自:三明日报

●俞和江

7月29日,《福建日报》以《留守的孩子鲜活的教育》为题报道:在乡镇学校凋敝的背景下,沙县区通过“总校制”办学改革,拉近了城乡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差距,取得了初中教育水平明显提升的可喜变化。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平衡,是社会大众对教育强烈的诉求,既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政府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镇。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大,二是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大,三是城乡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如何拉近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差距?那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向改革要出路。2021年三明市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设区市,沙县区在高桥镇、富口镇试点推行“总校制”办学改革,高桥中心学校成为以沙县第一中学分校为总校的乡镇分校,富口初级中学成为以沙县第六中学为总校的乡镇分校。通过“总校制”办学改革,让优质教育资源活水共同滋润城乡。

“总校制”,从制度上拉近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差距。城区总校与乡镇分校之间不仅在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师资队伍、教育教研上一体化,也在考核评价上一体化。总校、分校共同作为一个单位参加年度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评及教学质量考评;总校、分校教师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由总校制定统一考核管理办法,统一评先评优,统一奖励……这一系列制度上的改革,让城区总校与乡镇分校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强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平衡。

“总校制”,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的强劲动力。沙县区实行“总校制”办学改革后,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城区总校与乡镇分校实行教师统一调配,乡镇分校中小学教师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并有一部分富余师资充实城区,这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区学校规模膨胀、师资不足的问题。实行“总校制”办学改革后,城区总校与乡镇分校之间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共享,让设备设施相对不足的乡镇分校学生也能享受城区总校学生同等的实验实践学习条件……“总校制”的推动力,让优质师资、先进设备流动起来,鲜活起来,普惠城乡孩子。

“总校制”,让城乡教师教育新理念同步更新跟进。比如,沙县区引进更适合当地学生的“双减”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模式,在城区总校与乡镇分校同步推行,城乡教师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得到同步重塑。同时,还让课后缺少家长辅导的留守孩子即使没有课后练习也能对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显然,改革,不一定要夷高山为平地,也能引绿水绕青山。流动起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就是那一泓清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