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停车坐爱枫林晚”被家长抵制,要求从课本中删除,理由:太污了!

近两年,教材问题频频引发热议,从“锄禾日当午”惨遭家长质疑,到后来“小荷才露尖尖角”也同样被家长投诉用词不当,就连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都被指责破坏交通规则,带坏小孩。

如今,连千年前的伟大诗人杜牧笔下的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被家长们强烈抵制,要求从课本中删除。这到底是教材的问题还是家长们的矫枉过正呢?

过于牵强的删除理由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作为“六艺之一,群经之始”,这些浓厚的诗情里字字饱含历史的余韵,始终与华夏人的精神相互融合。它的美,更是无法简单用语言概括。

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会想到夕阳西下,晚霞漫天的美景;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想到西湖春天刚刚开始的生机盎然;看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想到早春小雨连绵的朦胧美。

可看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却被人强烈谴责,原因竟是这句诗里的“坐爱”二字不妥当,容易引发一些不好的联想。

更有大批家长断言,这种诗会传播给小孩不健康的思想,只能说这种想法不免有些过于极端。首先,这首诗本身是描写美景的,不应该因为一个谐音被曲解至此。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说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十分喜爱这枫叶染红的美景,所以想坐下来观赏,那如火如荼的枫林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夺目,引人驻足。

然而这样一句写美景的的诗被曲解为传播不健康的淫秽思想,脏的不是这首诗,而是会以这种眼光扣上帽子的人。

其次,这首诗的受众是受教育的孩子,出现在教材上是为了让孩子真正通过诗词去感受美,培养审美意识。

毕竟孩子是天真单纯的,又哪里会懂得这些成人知识?无非是有些家长,非要强硬地把自己的思想套在孩子的身上。

杜牧笔下真正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山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一个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他二十六岁便中了进士,从起初被授职弘文馆校书郎到最后官居中书舍人,这中间是无数次的职位更迭,人生起落。

他起笔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就点明了季节是在某一个秋天,他登上远处那秋风萧瑟的深山,眼前的山石小路蜿蜒崎岖,云雾缭绕的深处隐隐约约似乎还藏有几户人家。

接着走进了这片如火如荼,落叶飞舞的枫林,那艳丽非凡的景色实在太惹人喜爱了,他忍不住停车坐下来仔细观赏,明明如此萧瑟的季节,可那片片枫叶竟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绚丽灿烂。

这样的意境,美的不只是景色,还有愿意停下来真正感受的心态。在大多古诗里,秋天,是凄美、落寞、荒凉的代名词,可杜牧却不同,他在秋天这样凉的景色里,看到了独属于秋天的生命力,及其空灵的意境。

正如那《唐诗归折衷》里评道:“唐云:妙在冷落中寻出佳景。”这才是杜牧笔下真正的《山行》,是纯净的美,是文化带来的自然魅力。

不过家长们还是不服,认为“坐爱”这个词就是很容易有歧义,要么删除,要么改为“坐赏”。可“坐爱”这个词的存在真的有错吗?

“坐”这个字在字典里有很多解释,有席地而坐的意思,有犯罪或者牵连治罪的意思,也有驻守和因为、由于的意思。古汉语词典里对于“停车坐爱枫林晚”给的解释是因为、由于。而“爱”无非就是想表达自己对这片枫林的喜爱。

这一句连用“停车”“坐爱”,其实是更加突出强调了诗人对这片枫林美景的喜爱程度之高,试想能让诗人如此高度赞赏,流连忘返的美景到底得有多美,多么令人神往!

可若是换成了“坐赏”,这首诗的精髓便失去了一大半,让这片枫林晚景变成了一个平平无奇的黄昏,达不到那种强烈的共鸣感和美感。

《唐三体诗评》也写过:“‘白云’即是炊烟,已起‘晚’字;‘白’、‘红’二字又相映发。‘有人家’三字下反接‘停车’、‘爱’字方有力。”所以很显然,把“坐爱”删掉或者改为“坐赏”,都是不合适的。

毒教材带来的“鲶鱼效应”是否矫枉过正

什么是鲶鱼效应?鲶鱼效应,原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去年的人社版“毒教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起全网声讨,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让家长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是对教材的内容更加时刻关注,时刻绷紧神经,连儿童的漫画、绘本等等也难逃一劫。

如果说“毒教材”事件是鲶鱼,那家长们就是求生欲强烈的小鱼。

教材关系着国家文化,关系着未来青年人的模样,家长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当然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但是,这其中是不是有些家长存在矫枉过正的弊端呢?

“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这段话出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多少人年少时读过的经典文章,这其中的父子情深更是感人至今。可随着时代的改变,不仅成了不少网友的网络热梗,而且被家长们多次呼吁将其从课文里删除,原因是因为文中的父亲攀爬月台,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不当行为。

同样被家长们举报控诉的,还有朱自清先生另一篇著名散文《荷塘月色》。

这篇散文的文笔可以说是美到了极致,文中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典雅的荷塘夜色,却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几句话被家长认为应该删除,否则让学生想入非非。

更有甚者,还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提出质疑,认为不适合青少年读。《水浒传》太过于血腥暴力,而且会影响三观,《红楼梦》又会助长早恋的风气,《三国演义》是野史,怕影响孩子把正规历史记错。

或许“毒教材”事件确实令人后怕,让不少家长敏感起来,不只是对教材有这样矫枉过正的现象,更是蔓延到漫画、动漫、绘本等等。只要是他们觉得不妥的,就要投诉举报,甚至有家长直接提议取消动漫。

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过去的事物不意味着就该被淘汰,也不意味着过时,它们对当今时代的我们仍然有着多种意义。

文化需要传承,历史需要借鉴。过去时代的文学作品,能让浮躁的我们获得共鸣,获得灵魂的洗涤,得到审美上的享受。文字里的朝代更迭,时代兴衰,能让我们得到历史教训,更好地活在当下。

反思:如何避免家长的“思想套作”现象?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希望给他们一个象牙塔,看不见任何不好的东西。这当然是无可厚非,但是有的时候,家长过度保护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家长所以为的全心呵护,思虑周到,用到孩子身上就会变成将自己的想法套用在孩子身上。因为自己这么想,这么认为,所以觉得孩子也抱着同样的想法。

以成年人的思想去看待“停车坐爱枫林晚”,看到的是成年世界的另一层含义,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没有被成年思想污染,看到的只会是那片干净空灵而又色彩绚烂的枫林。

可是道理都懂了,又该如何去避免这种“思想套作”的现象呢?

首先,让孩子多表达,而不是自己开口就“我觉得”“我认为”。只有孩子能有很多机会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无形中培养一种强烈的主观意识,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坚定的一套想法。

这样一来,面对怒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家长就能据理力争,避免了思想被“套作”。

其次,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荒谬的家长举报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举报的家长不够明理明智。因此,家长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思想上开化明理,才能给孩子起到模范作用。

最后,诗词歌赋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不应该轻易删字改节,更不应该被曲解成淫秽读物。孩子不应该一生困于高塔之上,文化也不应该随意淘汰,思想更不可能复制粘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