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哪些课本你曾读过? 人教社展示11套经典教科书|天府书展

在2023天府书展上,各大出版机构纷纷拿出了“看家产品”,展示出各自的品牌特色。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展区,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人教社特别展示了建社73年以来出版的十一套中小学教科书等经典产品。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在书展上集中展示旧版和现行的历套中小学教科书。”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几代中国人都是读着人教社教材长大的,现在大部分学生也仍然在使用人教版教材,“每个人小时候都会读教科书,每位读者都会在这些不同时代的教科书中找到自己的童年回忆。”

同时展示的还有人教社收藏的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区教科书,包含《初级新课本》《战时新课本》和《初小算术》等,纸张已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发黄变脆,翻动时需小心翼翼,人教社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年解放区使用的一批红色教科书。由于经济条件的艰苦,有些教科书都不是铅印的,而是蜡纸刻印出来的,纸张也是粗劣的土制纸。能够保存下来非常不易。”

第一个展台上,引人注目的是最下面一排的精装硬面教科书,据悉,这一批布脊纸面平精装教科书,是人教社第一任社长、文学家叶圣陶带领做的一次教科书装帧工艺实验成果。“当时叶圣陶先生说,我们的教科书都很薄、很软,立不住,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科书,是可以竖着立在桌子上的。他说我们也可以探索研制精装教科书。”

由于整体条件的限制,这批精装书的生产工艺是比较落后的,每一本图书的锁线、贴布条、装订等所有工序都是由人工完成,所以只出版了包括《自然地理》《植物学》《动物学》《立体几何》在内的少数学科教科书,“限于成本,只印了100多万册。因为不易大面积推广,后来再没有继续按这种方式生产。一直到现在,这都是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唯一做精装的一批。只是一次探索而已。”

第二个展台上的教科书,是大部分80后读者的回忆——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次彩色胶印、第一次按国际开本印制的教材。除此之外,还展示了一批为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印制的教科书。

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孩子编制的教科书也在这次陈展行列之中。据介绍,这些年,人教社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作编写了《历史》《品德与公民》《地理》《宪法教育》等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增进爱国爱澳情感,受到当地师生的欢迎。

据悉,人教社与新华文轩共同策划了为期4天28场研学活动,向学生们现场讲解教材出版的相关知识,介绍新中国1至11套教材出版历史,通过知识分享、互动问答、参观感悟三个环节,让学生们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红星新闻记者毛渝川蒋庆编辑曾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