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处处点缀着缤纷生动的彩墨画,这是水濂小学如今的形象,充满生机与活力。番禺区水濂小学坐落在番禺区大龙街新水坑村大巷坊,创办于1948年,2019年1月在原址重建。学校占地8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608人。秉持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办家门口好教育”为目标,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学校等,同时彩墨和无线电两大特色社团被评为番禺区优秀社团。
75年“老校”翻新
站在新台阶上向高质量发展前行
水濂小学所属的新水坑村,是“美丽乡村”的一个实打实的缩影,它曾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村、广州市美丽乡村等称号。新水坑村的经济基础打得好,为水濂小学提供了一棵可倚靠的大树。“再穷不能穷教育。”水濂小学校长卢伟强回忆起新水坑村村委领导殷殷嘱托的一句话。村子富了,但学校还是“老破小”,成了当时村领导心中最大的一个结,而重建学校也成了新水坑全村村民共同的期盼。
2019年,在市、区、街道的支持下,75岁“高龄”的水濂小学启动了原址重建工程。如今,新校舍占地8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608人。走入校园,处处可以感受到校园设施的先进与完善。每间教室都装有空调,校内有实验室、美术室、阶梯教室、学生午休室、楼顶跑道、体育馆……一砖一瓦皆记录着水濂小学的蜕变。卢伟强说:“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是我所期望的。”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硬件”有了,“软件”更要跟上。师资队伍建设,是许多乡村学校的“难题”也是“要题”。水濂小学目前在编教职工有19人,包括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1人,教师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卢伟强表示,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参与业务培训、公开课等活动,让老师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增值。目前学校的陈学军老师已被认定为广州市番禺区第三批骨干教师。学校多位老师也加入名师工作室,依托名师工作室引领专业成长。
风雨不改坚守本心
校长每日站岗做“村小”守门人
75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成就了如今的水濂小学,托起了新水坑村人才培养的希望。美丽的校园和优越的硬件设施给新水坑村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空间,而人文关怀更是这所“村小”的“灵魂”所在。
“校长每天会在校门口站岗,一天四次,上午和下午的上下学他都在,日日如此。”水濂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李剑萍向记者分享了校园里这日常却充满人情味的一幕。“站岗”这件小事,自水濂小学重建以来,卢伟强便一直坚持,守着校门为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保驾护航。校门口响起的一声声“校长好”,拉近了孩子们与校长间的距离,也是水濂小学“亲善近美,至诚守真”的校训的真切体现。
而谈及此,卢伟强却并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问及此举的目的,他只是说,“希望在孩子们眼里,校长不是一个很遥远而严肃的形象,而家长每次接送孩子也会感到更安心。”记者了解到,在水濂小学,“站岗”的不只有校长,还有来维持纪律和道路秩序的老师和志愿者家长。在上下学这件平凡到不起眼的小事上,水濂小学却能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足见其在“办家门口好教育”上的“诚意”。
“彩墨水濂”绘出新画卷
把“村小”办出特色来
做一所高质量的“村小”,不仅要有“硬件”、有“软件”、有“灵魂”,还要有“特色”。水濂小学以“水之道”为办学品牌,致力于培养学生如“水”般的自然品性。以水为媒,点彩成画,在此契机下,“彩墨水濂”成为了学校的一块“特色招牌”。
彩墨文化已经在水濂小学里扎根了十余年。2010年,学校成立彩墨师生书画社,开启彩墨岭南特色教学之路。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学生所画的内容更真实,水濂小学一改以美术课本为主要题材的封闭课堂教学模式,把创作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掘素材。或许也正得益于此,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挂满了整个校园的彩墨画,题材各异而又充满灵气,一眼便能看出孩子们对彩墨的热情。而学校这一抹“亮色”也获得了多方肯定,2022-2023学年,师生美术作品获得了市、区级共85项大大小小的荣誉。
踩在“乡村振兴”的鼓点上,充满朝气的水濂小学正在向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步前进。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如今,谈及未来的发展,卢伟强表示,学校会紧跟新水坑村的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并继续沿着“碁道育人”理念,把握“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学校发展”四个维度,在建设“家门口好教育”的路上不断向前。
文|记者李可欣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