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象征着权威,是直接能决定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人,老师分配给的任务和论文都是保证我们毕业的关键条件,遇到一些难搞的老师那就太不走运了。
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抑郁,一些学生在实际的读研生活中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想法,就像最近又报道说武汉的一位研究生三年级的同学选择离开,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中写了一些内容,也许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研三学生遗书,导师只会搞钱搞关系,每月发200元却要十倍贡献
在湖北工业大学有一位贺同学,他从小到大的成绩都很好,父母早年外出务工,姐弟俩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作为家中的弟弟,贺同学从小就努力学习。本科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后来又顺利的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家里人都为他感到开心。
但是家庭条件较差,导致当年考研成功的时候没有人为他庆祝,因为大家都在外地打工。也许是从小生活在类似于留守家庭的环境当中,导致贺同学的内心要比别人敏感很多。
早在上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经过测评就发现贺同学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不过当时这也许只是一种提醒,并没有人当回事,贺同学自己也并没有透露给家人。
今年恰好是贺同学上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本该是喜迎自己毕业的时刻,贺同学却做出了令人悲伤的决定,留下了一封遗书,买了一些木炭。
一家人赶到学校后才发现,贺同学早在三天以前就以家中有事为理由请假,后续未再返回学校。在后续的调查当中发现了贺同学留下了一封遗书,其中写到他离开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自己读研究生期间理想破碎,信念崩塌了。
击碎脆弱信念的主力,主要是研究生期间的两名导师以及实验室的规定。据贺同学自己称,他原本以为科研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知识做实验,但没想到的是他的导师张某只会搞钱,搞关系和压榨学生。
本来研究生每月有600块钱的补助,但是这位老师每个月只给学生们发200块钱,并且还要求学生们做出十遍的贡献来,大课同学同时又强调,他觉得实验室里的其他同学都是好人,让他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
他表示自己这样的行为对不起父母,希望把他直接冲到下水道里就行,还给了其他七名同学一些叮嘱,表达了一些遗憾。
这件事情正如贺同学所说的这样吗?真的是导师的错吗?但是根据学校的后续调查事情却面临了一个极大的反转,原来和同学在遗书当中说的并不是事实,里面指控的情况也并不属实。不过贺同学的家人和姐姐还属于比较理智的人。
姐姐认为弟弟也许跟学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只想搞清楚在读研期间为什么会心理出现问题。学校也没告诉家属,也没有有效的介入,这件事情应该再一次提醒我们应该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状态。
读研学生常常感到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这或许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从生理上来说,这是因为身体和大脑持续处于高度的损耗状态,入不敷出。就如同一个弹簧被不断压迫而失去弹性,人也因为被各种事情压迫而感到疲惫。
这种状态源于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畏”感,而“畏”和“怕”的差别在于前者没有具体的对象,因此更容易引发焦虑。此外,作为研究生,社会关系的转变也是造成这种心理和生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在读研究生之前,社会关系相对简单,而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人际关系主要囿于导师与学生之间。这导致了烦躁、失眠等情绪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难以摆脱不明来由的疲劳感。
解决这种状态的关键在于重塑社会关系。通过运动、良好的饮食、阅读等方式,将生活的中心重新聚焦到自己身上,而不是他人。这需要进行一次自我重启,改变对生活的看法和对压力的理解。
当这些步骤完成后,再去着手处理毕业的事务将变得更加顺利。尽管这过程并不简单,但通过寻找合适的方式,避免简单的消遣,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研究生阶段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