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教了一辈子书的教师没有评上职称会遗憾吗?

当然是会遗憾的。教了一辈子书,什么职称也没有评到,既有客观原因,更多是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在诸多的遗憾中,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没有去努力,遗憾自己主观能动性太差,遗憾自己的惰性太强,进取精神太差,人际关系没有搞好。

我也是学师范的,我上师范的目的,当时除了给家里省钱以外,其实也是抱着今后当一名老师的心愿去的,从小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老师的伟大,其实我骨子里现在的很多特性,都是受到老师的影响而产生的。

我们村小不算大但当时也有三个公办老师,两个民办教师。最老的公办老师是一个右派,是下放到我们村劳动改造的,其中有一个老师从部队转业来的干部,也在村里当老师,上面指定是他负责小学的工作。

但由于教学水平一般,和村里人的接触不多,实际小学里的很多事情,都是这个右派的老师说了算。右派老师不但书教得好,也喜欢家访,和村里干部群众的关系都非常好,哪家有婚丧喜事,老师都会去参加,帮助写对联,帮助记账,有时还要担任司仪,所以村里群众喜欢他是必然,而且是出自内心的。

我师范毕业以后虽然是分到了中学教书,但我小学的老师还是在我们村小,每次回去我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老师,接老师来家里做客,陪老师喝上几杯。老师也把他多年的教学心得和我分享。老师一辈子没有职称,但比现在的很多高级教师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那时我们很羡慕那些有职称的人,不过在我们那个年代,由于文革刚结束10来年,大学老师有教授、有讲师,助教等职称,中小学老师都是老师,是没有任何职称的,唯一的区别是按照行政级别定工资,和机关差不多。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制度是从1986年年开始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实行,对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起到了比较好的积极作用。

2015年,人社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将以前小学和中学是两个独立的职称体系,合并为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由于教师的工资福利是和聘任的职称职务挂钩的,以前不重视职称的教师,想尽办法也要评职称,对边远山区的教师有一定的倾斜政策,比如在边远山区工作三年以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

当然也有个别的老教师,特别是一些从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最开始是不重视职称的评聘的。现在的教师不参加评聘的人是极少数,但现实中的确存在。教了一辈子的书,到了退休前连什么职称都没有,的确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只能靠自己的教龄来增加薪级工资。

没有职称的教师,不但自己在职时的工资比别人少了一大截,就是退休后的待遇差距也是比较大的。其实教师当初的职称评聘并不是那么难,主要还是和教学成果相配套,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也有一些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在学校表现不是太差的人评上一个一级教师,也就是中级职称是完全没有难度的,好一点的评一个副高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很多事情还是事在人为,自己没有积极性,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积极作为和争取,一辈子没有职称也就不奇怪了,不过多少还是会留下一点遗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