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下班时间还被微信轰炸? 12年教龄的老班主任忍不住了……

记者丨沙西雪儿

看到这张图,你有没有心里猛然一紧?

是的,和大多数职场人一样,当信息传递越来越触手可达,无处无时不在的信息牢笼也给老师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

为了摆脱这种信息轰炸的困境,近日,一位教龄12年的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群里敲下并发出了一则通知。

通知效果也很好,“发了这个信息后,现在下班安静了。”

那么,这位班主任到底说了什么呢?

这位班主任在班级群里,是这样说的——

清晰且合理的解释,一下子引发了无数共鸣和讨论。

很多网友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表示支持,“真的特别理解,老师已经下班了,还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将心比心,我们普通工作下班了都想静静休息一会,更何况老师呢,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这个家长问一句,那个家长问一句,看似不多,但其实占用了老师大量的休息时间。”

还有不少老师表示,自己也同样处于每天被消息轰炸的水深火热中,而且被“轰炸”的缘由不只是学习,有的提醒老师自己孩子今天穿少了,有的提醒老师孩子今天课间要吃药,还有提醒孩子下课后去保安室拿课本、拿水杯,以及委托老师帮忙找东西等琐碎小事。

“现在手机一响就紧张,恨不得24小时在线。”一位小学班主任李老师说,自己这学期刚刚接班一年级,孩子小,家长的挂念也多。一节课回来,手机里都会新增不少消息提醒,加上各种群里的信息,每天的未读消息好几百条……

另一位班主任也深有感触:上班时间给了学生,下班时间给了家长。“白天在学校,课间处理各类事情,下班加班改作业,晚上回家还有家长打电话、发消息。一个电话接起来,短则十几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有些家长聊起来刹不住车,有一次打完电话,手机还剩最后1%的电,急得到处去找充电宝。”

当然,这还不包括来自学校行政管理的一些消息通知和电话。

成都某小学语文班主任戴老师对此深有同感,今年他接手一年级,有家长提议拉个群,戴老师当场拒绝:有事给我打电话,确保你们的任何疑问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答复。

戴老师说,自己拒绝建群,不是因为懒或者不负责任,而是建群这件事,本身就存在利弊。好处在于通知事情方便,弊端就在于家长有时候习惯发信息留言,但一旦回复不及时,容易引发家长误会。加上自己是班主任,每天事情很多,并没有时间守着微信群一一及时回复。

戴老师的担心,并非无中生有。

据《新京报》报道,此前,“女教师一学期被学生家长举报十几次:听到理由都想笑”话题冲上热搜,其背后正投射了扩大化举报正成为不少教师困扰的现实。

为何说举报理由听到都想笑,比如,有老师被投诉举报,理由仅仅是晚了三小时回复家长信息。戴老师对此也无奈:“一旦(被)举报,就要说明情况,浪费时间精力,还破坏家校关系。”

没了微信群,怎么通知事情呢?戴老师的办法,是让学生学会写便条。“便条带回家,家长有疑问可以打电话。”

如果孩子忘记了便条呢?“那说明孩子的记性需要锻炼,做事细心程度也还需要培养,而不是便条这种形式有错。”

事实上,在信息时代,老师们被信息轰炸的困扰,已经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老师们的处理方式也不尽一样,比如戴老师是拒绝了拉群,上文提到的这位班主任,则采取了公开信,“统一发了这个信息,家长很理解,我也轻松了很多。”

不过,教师只是其中一方,“开口拒绝”好像也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且,互联网时代,各类“班级群”“家长群”创建的初衷,本是为了更高效便捷地家校沟通,到底要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感”?

对此,业内也有一些探索。

一方面是来自学校或者相关部门给予老师的更多支持和保护。比如,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就曾发布《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引导家长和老师更好地进行家校共育,其中提到——

理解老师的忙碌。当老师未及时回复信息时,请多份耐心,安心等待。紧急事情可择时致电,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把控交流时间。群内信息主要发布教育教学等通知,若非十万火急,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

除了主管部门的倡议,还有校长则告诉记者,自己对于这类投诉一律硬气回复:“老师下班后就是个人时间,家长有事情可以在上班时间找老师。”“我们必须给老师托好底,不然,老师精力透支,最终伤害的也是后续的教学。”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建立一定的边界意识。其实,很多家长也并非故意给老师制造麻烦,而是下意识喜欢“随时联系”,或者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则乱”。

九派新闻的评论员文章就认为:老师和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当然是职责所系,但凡事当有度。

无论是何种职业,都分上下班时间,教师也不例外。在教书育人的职责下,老师有义务在业余时间关切某个学生的重要事务,但这并不等于要随时随地听候家长调遣。而对老师进行各种信息轰炸,试图让老师更关注、更体贴自己的孩子,这就更过头了。

进行“信息轰炸”,不仅挤占教师的时间,影响到备课和上课,还容易造成双方的不理解甚至对立情绪。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和家长很难建设一种令人舒服的、松弛的关系,进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

因此,家长们牵挂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实际相处中,把握好和教师之间的边界,才有利于形成更和谐的家校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