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的什么课那么满座?11月26日周日,华东师范大学老校区一间阶梯教室“一座难求”,进门处叠放着一打塑料凳,晚进课堂的只能在门口和过道“加座”,或者在室外观看公益直播。听课的都不是大学生,而是为人父母的家长。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原来,这所“双一流”高校开始面向社会开设首期家庭教育微专业,请博导教授开课100学时。如家长学员如期修满100学分还可获微专业证书,真正“持证上岗”做好家教。
“把尝试错误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参与决策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劳动的权利还给孩子。”开班第一课就是导论课,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华,也是广州市海珠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主讲“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这三大主干课程之一,整门课程共设21章。开宗明义导论中,他强调家庭教育的“主体教育”,这“主体”当然是自家孩子。
在以学龄孩子为主体,尤其是家有考生的家庭,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想学习?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岭峰,身兼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一周前刚刚在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授课,这次也成为华东师大家庭教育微专业开课教授之一,主授《儿童习惯与品格养成》课程。
常有家长说,“孩子学习没兴趣,打起游戏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要是学习有玩游戏的劲头就好了!”针对“能像打游戏一样学习吗”这一问题,贺教授换位思考认为: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充满新奇刺激的世界和宏大的目标,让人沉浸其中,玩家能够获得及时的积极反馈,不断坚持还可以获得个人形象、徽章称号、武器装备、财富资产等奖励,让孩子不仅有满满的成就感,还具备了社交的功能。
“如果把这些因素都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剥夺了,那就让孩子的学习失去了动力。”他表示,所以,提升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要为孩子设置丰富的可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时空,让孩子看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长,让孩子因为学习获得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让孩子拥有学习的伙伴和社交活动。
关于实操建议,贺岭峰给出5种问法,或可缓解“作业拖延症”,也改善亲子关系。第一问:“你估计今天多长时间能做完作业?”第二问:“你准备先做哪一科作业?”第三问:“作业做完了,你准备做点啥?”第四问:“今天你自己查出了几个错误?”第五问:“今天作业做得这么好,你准备给自己一点什么奖励呀?”
不可否认,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家也有难做的家长——躺不平是你,卷不动也是你;道理都懂是你,不讲道理还是你?在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庞维国眼中,继教师和护士这两大职业产生职业倦怠之后,家长这一“天生职业”也开始产生了一种家庭教育倦怠。而作为开课教师之一,他希望修读微专业的家长们走出倦怠感,将家庭教育发展为“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